中神青年神學講場
 捍衞共善設想未來


2796 期(2018 年 3 月 2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面對政治低氣壓及民生問題,信徒或會感到絕望或無力,如何持守屬靈品格,建設合乎真理的社會,將是一眾信徒的挑戰。中國神學研究院於三月十七日在該院禮堂舉行「砌神學埋身駁」青年神學講場─「威權政治下的公民品格」研討日,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李耀坤博士從神學角度探討議題,他認為信徒應以屬靈品格,在生活中各方面捍衞共善,努力建設理想的社會。

  李耀坤博士首先比較威權及極權的定義,威權是指嚴格管控政治自由,但在非政治領域則有一定自由;極權則除了政治經濟外,更深入人民的態度、信仰和家庭生活等。他引述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著作《無權勢者的力量》,提到當時捷克社會以意識形態作為掩飾真相的面紗,人們為求免卻麻煩或追求安穩,所有人都過着「謊瞞騙隱」的生活,掩飾了內心的感受。此外,資本主義社會亦無法倖免,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有情感和鄰舍關係,但在資本主義下,人們只淪為散裂的消費者,工具理性更掌控了整個生活。他解釋:「人人精於計算利益⋯⋯本來鮮活的生活經驗和良知,全都一併掃進私人領域,所以『道德』等問題全是私人領域,不要在公共領域討論。」他形容,極權主義或資本主義下,人們都屈服於這規則,也成為制度中的小螺絲釘。

  坦然講論 對抗謊瞞騙隱

  哈維爾在著作中講到解決問題必須回到「先於政治」的生活,從人性的根源着手處理。李博士贊同其看法,認為表達自由是上帝給予的禮物,而非政權給予的恩德,信徒應利用言說能力,以坦然講論的態度對抗「謊瞞騙隱」的生活。另外,信徒應在羣體中學習尊重、真誠、耐性和信任,在生活各環節中與鄰舍一起關心和捍衞共善。「我覺得教會就像苗圃,讓大家建立這些習慣。」

  此外,他籲信徒要學習休戚與共的精神,正如耶穌本有榮耀,仍願意到世上與哀傷者一起哀哭,因此當鄰舍落入困境時,信徒不可置若罔聞,須與受苦者同行。他又稱,基督徒是有終末盼望的羣體,但應拒絕過分天真和樂觀,必須承認改進中的社會未必會更好,但卻不可落入犬儒和逃避主義。最後,他以馬丁路德金及曼德拉為例,他們都致力建設理想社會,雖然遇到挫敗仍堅持設想未來,努力向目標進發。他希望信徒能學習他們精神,反思如何建設與真理相稱的社會生活,積極締造良好條件。「我們為將來想出現的社會,今日可以做甚麼呢?這是我們仍然可努力的地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