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缺失症


2749 期(2017 年 4 月 30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來多了十來歲的少年人自殺,許多人把問題歸咎於教育制度,其實自殺原因錯縱複雜,難以簡約為一兩個因素,但香港小孩子的成長及生活環境,近年無疑「劣質化」,這也許很值得我們關注。

  千禧年出生的新生代,適逢香港樓價高企,樓價愈來愈貴,但居所的面積愈來愈細。最近有發展商甚至推出不足一百三十平方呎,比一個私家車位還小的單位,引來輿論嘩然。新名詞如「迷你戶」、「蚊型盤」以至「納米樓」近年陸續出現。

  有社會學者慨嘆香港樓盤「愈賣愈貴」,等閒的都超過二萬元一方呎,但市民付上畢生積蓄卻「愈住愈細」,如此面積狹小的單位,根本像個籠子,把人牢牢困住,嚴重缺乏舒展和歇息的空間,身心靈其實受到無情的煎熬。

  香港的小孩子,童年生活就是困在狹獈的空間:家居如是,課室也如是,再加上父母過早送他智能手機(也許家居大小,連電視機也放不下),結果年紀小小就「機不離手」,愈來愈少戶外活動。而且因為新生代多是獨子獨女,缺少了兒童互相玩耍、打鬥、捉弄。美國已經有學者將此形容為「大自然缺失症」,甚至還認為,這有助導致現代兒童肥胖、抑鬱、敏感、專注力不足,甚至自閉的原因。

  香港原本也有遊樂場、沙灘,以至郊野公園等可供小孩子去遊玩,可惜香港三、四十歲一代的父母也愛上了「打機」,怕流汗也怕骯髒,十分不願意帶兒女到戶外玩,結果小孩子多困在屋內或冷氣商場內,甚少接觸大自然。

  人生中只有童年可以無拘無束在大自然遊玩,既可受陽光的輕撫,也可得雨露的洗滌,而接觸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觀察一條毛蟲、追逐一隻蝴蝶,不單其樂無窮,也引發出對宇宙萬物的敬畏。歐洲有學者指出,在野地玩耍的兒童,比足不出戶,只懂上網的兒童,普遍更有自信,心理質素也更健康。

  香港的新生代養尊處優,乳臭未乾就坐飛機參加「遊學團」,惟眼光只與手機接觸,生活的環境沈悶、擠迫、繁忙,幾乎看不到星空和月色,這樣即使催谷考上名校,鋼琴考到八級,心靈仍是貧瘠不快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