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細小,心靈太脆弱


2725 期(2016 年 11 月 13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針對上學年接二連三發生學生自殺,教育局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花上大半年時間,終於提交了最終報告,提出二十六項建議。委員會指出,學生自殺成因複雜,卻沒證據顯示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有直接關係。

  自殺成因當然十分複雜,這跟癌症成因複雜、糖尿病成因複雜,以至同性戀成因複雜,都好像說順口溜一樣,說了等於沒說。但學生的世界很細小,睡醒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接受教育,以至說學校生活對他們的心智有莫大影響,這又是不爭的事實。

  十九世紀美國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哲學大師,他提出「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之成長及重組」、「學校即社會」,以至「從實踐中學習」等觀念,指導了近一百年歐美教育的方向。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受教於杜威的中國教育學者陶行知,也嘗試將杜威的思想引進中國教育界,他十分推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更提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重要教育宣言。

  設想一個少年人,方華正茂,當然也帶着種種迷茫和混沌,也多免不了受到不同方面的衝擊(如情困、家庭苦惱),但只要當他/她踏足校園,得到老師的善誘啟蒙,在課堂的學習中培養出一分感通的情懷,那麼即使生活有多少不如意,他/她大概也可以用理性來梳理、用感性來溫潤,人生因此得涼熱,不但不會厭世,反悟出了一份悲天憫人的情懷。

  這一代少年人生於物質過分富裕而心靈過分貧瘠的世代,世界只是手機的小屏幕,與外界的接觸幾近於零,對思想與心靈的事物全無興趣,生命遂變得蒼白而脆弱。教育如何幫他們走出這困境,助其重拾生命的熱忱和感通,這尤為重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