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工程的嚮導
 信徒應有等待靈性


2724 期(2016 年 11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經歷近年社會的急促變化,不少人感到無力應對。由靈根自植主辦,思道平台協辦之「光輝的靈性:療癒工程的嚮導」逆境中的光芒對談系列講座已於十月二十九日舉行,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教授關瑞文博士在會上鼓勵信徒要有等待的靈性和倫理,堅持在社會中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同時自知並非完全正確,等待上帝恩典的來臨。

  信義宗神學院學生卓誌雲姊妹分享,兩年前經歷社會運動時有很大無力感,甚至難以入睡,她看到新聞拍攝有私家車撞向示威者時,更不斷流淚,於是尋求神學院的輔導。輔導中她得知原來與童年經歷有關連,如警察權威和示威者的無奈孤單感,讓她憶起與家人的關係,造成纏繞,藉着開放探索生命最終消解了壓力。

  關瑞文博士自言生於六十年代,是真正的第一代香港人,經歷六七暴動後,殖民政府採取推行安定繁榮的社會,刻意將香港與中國文化和政治割裂,並推行公屋、教育和醫療等大量社會福利。他大學畢業後不需為找工作而煩惱,工作生涯的前途亦非常清晰,「今日的香港已不再是我所認識的香港,從前的香港是穩定、可預測前路,穩穩定定做人過一生。」他不諱言,自回歸後經濟高速上落得無法預計,政治亦由相對穩定變成出現各種荒謬事件,近日中大民調亦已顯示有四成港人有移民打算,他認為即使香港來年換特首也無法扭轉局面。

  他形容這是一種「在家的陰森(Uncanny)」,在屬於自己的地方卻感到不認識。他指,基督徒理應有能力抵禦「陰森」,但基督教圈子卻聲音紛紜,而且並無帶領者領導信徒,令信徒感到迷惘。他歸納今日教內主要三種進路包括,認為教會該順服政權;認為教會應與公民社會同行;認為教會要從本位出發,在公共空間中作見證。

  「你以為自己知道答案,但其實並不知,因為我們都是歷史的『在場者』。」關瑞文說,在聖經不同年代的信徒其實亦面對同樣處境,如加拉太書記載保羅、雅各和彼得對應否向外邦人傳福音各有取態,造成教會分裂,信徒無法知道跟隨誰為對;而活在同一時代的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持着不同政見,對權力反抗還是合作姿態,歷史在場者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認為最重要是聖經顯明上帝容許分裂的存在,而在場者當時亦無法知曉未來。

  關瑞文指出,信徒今日活在「魔魅的結構(demonic structure)」中,就如政府和教會,原本好意推行的事件,會隨着僵化而變壞,最後帶來破壞性,惟有恩典才可解決魔魅的結構。他提醒信徒面對當下困局,必須要盼望恩典的來臨,首先,要等待「日期滿了」的時候,因上帝不時透過契機時刻(Kairos)進入世界令社會發生轉變;其次,信徒要有等待的靈性,懷有現世含意的終末觀,可參與社運但不絕對化社運為救恩;最後,要有等待的倫理,「信徒應該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同時知道自己並非完全正確,而且絕不能帶來救恩,惟有等待上帝的時間來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