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安靜,知道我是上帝


2675 期(2015 年 11 月 29 日)
◎ 傳道故事 ◎ 陳潔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畢業前,曾求教於神學院的教授,牧會在即,可以給我這傳道新丁提醒一二。她給了我兩個錦囊:第一,務要預留時間作退修,最理想是一季一次,最少不可以超過半年一次,你必須退下來,靜中親近上帝。第二,要保持運動,緞練體格。這兩個錦囊,看似平平無奇,但今天回望,對於一個領受召命,祈求用一生的年日來服事上帝的傳道者,教授當天的提點,實在有其獨到之處。

  當我們認識自己,或被稱呼為傳道、牧師時,背後其實指涉着一定的期望和職份的內容。這些期望與內容,我們通常會用「我所作」來作出定義。即如牧師是付出關懷的、使教會成長(或增長)的、解決教會問題的、提供輔導的。當我把我的職份的期望和內容放在「我所作」時,久而久之,便難免用所作的多與少、好與不好、有效益與無效益來衝量牧職的價值。但這是理解牧職的唯一基礎嗎?

  行在傳道路上數年,反思過往走過的路,承擔牧養,更重要的基礎是「我所是」。「我所是」所關心的是以一個整全的人,具有獨特恩賜、優劣、經歷、出身,來承擔牧職。牧者可貴的,不單是牧養的果效,千呼萬喚的號召力。更加是在牧養過程中,流露出一份不斷被上帝的道修剪雕琢而帶動的生命力、對世界的人和事有表面一致的愛、對自我有一種不卑不亢的珍重。有這樣的生命作為基礎,才談得上生命影響生命。

  如果以「我所是」作為牧養的前設,畢業前的教授提醒便別具智慧。牧養教會,面對的是上帝,也是自己和周遭的人。活在眾人的目光和品評之中,肩擔的是教會的前路,甚至興衰。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個人的信仰成熟程度及待人接物的胸襟更是極大的考驗。我憑甚麼去面對和勝過,自己站立得穩之餘能為他人指明出路?除了源自上帝的力量和安慰,我看不到人或環境能成為我持久的支撐。定時走進寧謐,讓聖靈藉着聖經的話說在內心工作,在愛中拔出、栽種、醫治、指引,讓上帝不斷更新,才有強健的心靈,長遠的為主作工。靜下來,不是可有可無,或空睱才發生的事情,卻是牧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