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推動短宣的轉變及發展


2585 期(2014 年 3 月 9 日)
◎ 教會觸覺 ◎ 陳慧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宣教是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包含教會的宣教(Missiones ecclesiae),教會的宣教計畫不是教會「承擔」宣教,而是上帝的宣教組成教會。上帝的宣教強調宣教是源自上帝的本質,而在教會的宣教上,教會現更強調自己是「受差者」,而非單單是差遣宣教士的差遣者。引申到你若不是前線的宣教士,即是後方宣教的支援者,需要與前線一起打這場屬靈的仗。從各地到各處(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就需要增加宣教工人和資源,這從哪裏來?其中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組織短宣隊。

  近三十年,時代的轉變,不同宣教的模式出現,筆者曾因着參加短宣而得着激勵,踏上泰國工場服侍近十年,接着返港於差會服事,其間也差出好幾位曾參加短宣的宣教士,踏上中宣和長宣。所以堂會推動短宣對於宣教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筆者試從差傳鐵三角伙伴的角色,多面觀去探討「短宣」的目的、策略及跟進去整合宣教。

  隨着普遍經濟水平的提升,加上好些旅行社都有廉價機票到不同國家,短宣在各地的華人教會成為每年籌辦必然活動,現將過往舉辦短宣的經驗拋磚引玉,稍作分享,希望引得更多迴響。舉辦短宣的目的與策略有三:

  首先,讓信徒有更多機會接觸跨文化國度的體驗,以提升宣教意識,挑旺宣教熱忱和深化宣教參與。初期舉辦短宣隊,因着參加人數不足而放寬參加者素質,發現參加者存着觀光團心態,帶着批評而對宣教沒有多大的承擔,這也與出發前的準備與集訓有關。經過多次經驗,我們出發前加強短宣隊員的屬靈生命素質和國度觀,讓上帝把能力賜給那些接受祂能力的隊員,隊員短宣回來,生命因着跳出框框,經歷聖靈的感動就變得不一樣;特別第二代的「耶青」(編按:即教友子弟),承認上帝的主權,重獲第一手信仰的實在。本會舉辦的短宣分別有:教學體驗、醫療短宣、中學生短宣及親子短宣。從這個短宣的目的,可激勵不少年輕隊員繼續參與堂會或差會的宣教。

  第二,短宣的目的,為相關地區的宣教士和工場提供資源與支援,所以,可以鼓勵堂會認領工場以擴大宣教服侍的層面。近年,香港大部分教會得着豐厚的恩典,會友已成為中產的階層。本會在過去,每年差派大型短宣隊前往工場,進入城市和鄉村作定位式合作,在政府學校教英文和普通話,以作支援工場的社區發展,也成為福音「鬆土」的預工,這也帶來工場的社區人士對基督教有正面的改觀和好評,也讓後方堂會擴闊宣教的視野,開始探討分享資源,認領和與當地堂會結為「宣教伙伴」堂會。這有助堂會每年都有信徒參與短宣服事,也延伸堂會教友的宣教信心和長線的宣教服侍,使堂會成為五餅二魚般神蹟的器皿。

  第三,對於有遠見的教會,也會期望藉此產生更多長期的宣教士。「整全宣教」(Holistic mission)除包括本有傳統佈道植堂事工,也有相應的宣教平台配合,如教育、醫療、扶貧和營商等,這些模式能幫助宣教工場的社區;同樣,亦需要長期宣教的工人。若要培養長期全職宣教士,需要一點一滴辛苦耕耘而得。

  從二零一二年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資料提供,領受宣教異象的渠道分別是:講台信息59.5%、宣教士見證分享51.4%、聖經教導40.5%,接着是禱告和短宣,這表示十分健康而需要,當宣教士受着呼召踏上工場,他的堅強屬靈生命的基礎,必成為他走進長期宣教的潛能。

  去年,本會海外宣教部差出一位八十後的青年到泰國,他的別號是「有志者」,被差遣之前幾年,他曾經參加本會舉辦「大專生差傳夜」而立志,因着「宣教伙伴」堂會而參加短宣, 藉着短宣而清楚呼召,在筆者與堂會牧者共同跟進與整合,讓他經過兩年的裝備而踏上跨文化宣教,願意藉着教學服侍當地的青少年最少六年。這就是堂會推動短宣而得出的果子。

  舉辦「短宣」只是當今宣教的一種策略,不是唯一方法,以上乃本會在短宣上的實戰策略例子。然而我們不能漠視當今短宣在宣教中的危機,危機是危險與機會的交點。有人只看到機會而力往前衝,忘記了周遭的陷阱;有人則只耽於危險,裹足不前。惟有承認兩者的存在,並在其張力範圍內,在策略上善用上帝的資源,配合整全宣教,以致實踐我們所領受至高的使命。

  

  陳慧玲(香港信義會海外宣教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