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工交流坊(十七)
 知己知彼之二


2542 期(2013 年 5 月 12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教會中小型堂會長期以來佔頗高的比例,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人數一百人或以下的教會已由教會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六(二零零四年)遞減至百分之三十七(二零零九年),然而從知己知彼的角度看,我仍然認為是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是甚麼原因形成高比例的中小型堂會?在迎向青少年事工會帶來優勢或做成困局?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至今,一直領導及影響教會增長理念最出色的兩位學者,是馬蓋文(D. McGavran)與韋拿(P. Wagner),對西方教會發展帶來深遠的貢獻。他們在不同年代不約而同提出十個有利教會增長的元素,均指出教會必須「遍植分堂」,這對增長是絕對重要的。一間教會能開設一所分堂,過程是叫人振奮的,讓信徒深切感受如何是具體付出代價投入服事神,無論在心力、體力及財力均有豐富體驗,看見新堂奉獻禮常把委身感覺高舉,再加上兩位大師級學者對開設分堂的肯定,令我相信這是香港教會數目快速增加其中一種動力,香港教會從六百三十四間(一九八零年)增加至一千零五十六間(一九九四年),十四年間的增幅達百分之六十六點五,也正是教會數目增加最快速的年代。

  我長期服事於中小型獨立教會,過去曾有接近十次為擴堂及植堂尋覓堂址的經驗,由於受制於教會有限的財力資源,明知是次等的選擇,但在長時間未能落實的壓力仍會勉強購置,不利的元素包括:可用的面積有限,新堂座落的地區及樓宇的質素等,我的看法是這已形成了結構性的困難,教會人數及事奉人手不足,能稍為多點投放於兒童事工,長者又照顧不來,教會場地對未信主的青少年吸引力欠奉,較冷清的青少年團契又不能發揮,青少年羣體動力叫他們願意停留腳步,做成了只有長期付出卻難有收成的局面。

  我的忠告是開設分堂是十分嚴肅的課題,絕不能因為「迎向金禧」或「有十多位會友住在該區」等因素植堂,對於未能符合設立分堂條件的教會,開設分堂可以是災難的開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