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一百三十週年堂慶
—在新聖堂及大樓落成奉獻感恩崇拜的體悟


2541 期(2013 年 5 月 5 日)
◎ 文林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你們平安!』為耶和華—我們上帝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詩一二二8-9)

  香港基督教於一九一四年之有華人基督教聯會的籌創,始於安立間會(即今之聖公會聖士提反堂)、倫敦會(即今之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巴色會(即今之香港崇真會救恩堂)、惠師禮會(即今之循道衞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禮賢會(即今之禮賢會香港堂)、公理會(即今之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浸信會(即今之香港浸信教會)等七大公會聯絡創辦。由於其時七所華人自理教會均屬宗派教會,在廣東各地已有教會的設立,故稱之為「公會」。尤其是香港七大公會在香港開埠初期已有傳教事業的開設,七大公會涵泳於一百七十多年歷史長河。經已形成主流教會的精神特質,展現香港華人教會過往的傳統和貢獻。

  今年是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成立一百三十週年之期,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三時舉行「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新聖堂及大樓落成感恩崇拜」,以期在基督復活日中作出感恩的呈獻,在整個感恩崇拜禮序中,使參與的教會兄姊帶來無限的歡欣和對歷史作出感恩的回應。

  一、為開啟聖殿大門感恩:在新聖堂及大樓落成奉獻感恩崇拜中,先有進堂禮的舉行,由重建工程項目管理組組長何述勤執事將聖殿門匙呈交堂會主席林綺華執事;再由堂會主席呈交主任陳志堅牧師開啟聖殿大門,藉此宣告願榮耀、平安歸與上帝的聖殿;也歸與進到此殿的人。聖殿新門大開,表證公理堂經已進入歷史新的一頁。此因公理堂自一八八三年開基以來,先有喜嘉理醫生(Dr. Robert Hager)在必列啫士街二號開設堂址;後遷三十號;再遷鐵崗三十一號三樓督學院(按是督學歐德禮牧師Rev. Ernst J, Eitel寫字樓);三遷必列者士街二十八號二樓;四遷士丹頓街七十二號三樓,又從三樓遷到樓下;直至一九零一年遷入樓梯街五號聖堂落成的新址;時至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亦有禮頓道新堂落成。回顧公理堂一百三十年來,堂址租賃的搬遷和聖堂的興建,在不同時代確有不同的「聖殿大門」,所是這些「大門」愈開愈大,愈大愈牢固。因此為聖殿大門的表徵獻上感恩。

  二、為教會先聖先賢感恩:在公理堂一百三十年歷史中,確有許多僕人、先知和眾聖徒,他們都不愧稱之為「先聖先賢」,他們遵行主命傳揚福音。公理會先有裨治文牧師(Rev. Elijah Coleman Bridgman)於一八三零年到廣州傳教,一八四四年亦曾在港工作,至一八五一年遷往上海,粵方工作因而中斷。時至一八八三年有舊金山四邑鄉親的信徒,亦即舊金山「網紀慎會」(Congregational Church)的會友,向「美部會」(即公理會)力陳派出教士到廣東四邑傳教的逼切性,致同年有喜嘉理醫生應召東來。然而香港華人公理會之成立,四邑華僑確屬不少,歷年對四邑鄉親傳道極表重視。先後成立有第一支堂,於一九零四年在佛山設立堂址;第二支堂,於一九零五年在旺角成立堂址,按即今日之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第三支堂,於一八九四年在台山廟邊設立基址;第四支堂,一九零五年在中山石岐成立基址;第五支堂,在銅鑼灣清風街設立基址;第六支堂,一九三二年在高要宋隆馬安鄉開設基址。溯自一百三十年來公理堂的教友先聖先賢確可謂是人材輩出,無論牧師、執事、傳道、信徒,均能忠心教會事奉謙虛作上帝僕人,教會由是得以興旺。

  三、為甘心樂意服務的見證人感恩:在一百三十年歷史,公理堂是有不少見證人,力行耶穌榮神益人的使命、關愛世界社會的需要,因而犧牲性命為國家和社會謀求幸福。就以公理堂早年洗禮的國父孫中山和陸皓東而言,孫中山一生獻身革命事業,奔勞世界各地,為求中國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從聖經教導中推廣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陸皓東更是中國現代革命犧牲的第一人。李樹芬醫生以其所學,投身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在廣州建立公醫學堂,其後又在香港創辦養和醫院。事實上公理堂有不少在行醫濟世的醫生和博士,造福市民大眾。又說澳洲歸僑馬應彪之創辦先施百貨公司;郭泉、郭樂之創辦永安百貨公司,將西方先進的百貨業引進香港和中國,實行商業救國;同時他們和子孫家人,多是世代熱愛基督的傳道,在教會事奉,即如馬應彪是公理堂的創堂人;而郭家子孫更是公理堂多代會友。就今日教會所見,不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分別在小學、中學、大學任教,對社會和教育界作出貢獻。此外,還有不少醫生、聖樂家、教育家、企業家、實業家,他們有如雲彩的環繞我們,使我們有所學效和有所感激。

  四、為合而為一建堂感恩:在感恩崇拜中,敦請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蘇成溢牧師證道,採詩篇一百二十七篇一節,希伯來書三章四節;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一至十三節,以「合而為一的教會」為題證道,有謂教堂的興建「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枉然警醒」。因為教會的建立可以說是信徒恩賜的合作,而彼此共同合一的基礎就是共同承認「耶穌為主」,我們肢體雖然眾多,恩賜亦有不同,但我們的恩賜同是來自一位聖靈,而我們同有一個目的就是事奉一位上帝,同作祂的僕人。在此可見無論我們所得的不同恩賜,我們又能彼此合一發揮恩賜,這完全是恩典。誠如重建委員會主席張英相執事簡述重建經過有說,自二零零七年動議重建;二零零八年堂會通過重建;二零一零年一月聖堂平地基以來,舉凡參加重建委員的兄姊不時一同祈禱、一同擔憂、一同失望、一同哭泣;一同歡笑;一同讚美,凡此都是彼此合而為一的經歷。在財務組組長郭麗容執事簡報工程支銷需費二億二千萬元,這都是全教會弟兄姊妹奉獻彼此合而一所達致的成果。無可置疑,新堂落成共有二十四層,一至十四層為教會所用;十五層至二十四層則讓教會機構租用,對外發展聖工。從建堂的設計、圖則的繪畫、建築的用料、樓層的使用,全屬教會的專家和專業教友的參與,在此所見一所巍峨新穎的公理堂,正是教會信徒彼此合而為一的見證。

  今日禮頓道公理堂的新堂,是一九五零年樓梯街公理堂的「先聖先賢」有感香港社區的轉變和人口的遷移,以致在禮頓道購地興建,目的在遵行耶穌的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公理堂的興建可說何處有人未曾聽信福音,何處就是信徒傳福音的天下。一如公理堂新堂聳峙的十字架,有如暗世的明燈,引導萬民接受基督真光的照耀,發揚公理堂「先聖先賢」傳福音的精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