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調換了景


2540 期(2013 年 4 月 28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時間過得非常快,似是無情又有情。在幾年的歲月中,得着國際間的幫助,又有退居台灣施政者的照顧,調景嶺那些所謂難民,或稱義民,有不少被台灣方面接回去,有些移居各國,可是有更多的在香港落戶,也不再住香港政府為他們早期豫備的營棚。就在這原是山頭的地方,漸漸地建造起密麻麻的一或兩層小石屋,也有設店小經營的,成了一個頗大的村落。

  這樣因利成便的就簡稱「調景嶺」,不再是難民營了。也因初來的一些人,都是為了國內改朝換代,像避秦一樣倉皇而來的,如今經過多少艱辛得以稍安,仍存有心懷故國,整個村裏常高高的豎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毋忘在莒」也存在心裏,每逢甚麼和他們原先有家國之慶祝節日,貼滿了標語,也因那一輩的國人,都寫得一手很好的毛筆字,琳琅滿目,非常壯觀,起了鼓勵的作用。

  這小小的地方,在當時真似是個小台灣,言語方面多用國語(現改稱普通話),又以多來自國內各省市,連口糧也沿於他們習慣喜愛麵食。在區內經營的食肆,每家都小得可以,僅只有一兩張桌子,較大的也不會多過三四張,顧客差不多全是街坊鄰舍,訂價非常廉宜,這樣維持了一段日子。

  對外交通,在香港筲箕灣有小電船往來,在九龍由彩虹村有單層老爺巴士,依稀記得似是九十號,車到調景嶺落車後要循級而下,約有二百多級,筆者也記不清多少次分坐這兩種交通工具,如今當然遍尋不獲,屈指算來五十多年,真是只在記憶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