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的故事


2473 期(2012 年 1 月 15 日)
◎ 朝鷹珍藏 ◎ 朝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小時候不懂音樂,但愛聽音樂。曾要求父母給我學小提琴,結果因被勸告「何不專心花時間在書本功課上。」而告吹。結果自己省下零用錢買了個口琴,一嘗與音樂結緣的滋味。在「無師自通」的奇想下,開始探究如何吹奏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有志者事竟成,不久已掌握了口琴基本技巧。

  那時最嚮往在假日獨個兒去行山,背著小背囊和帶備四寶:「水、餅、口琴和書」,就翻山越嶺、涉澗渡河。特別喜歡穿過一些小樹林,聽水聲、訪鳥鳴。在四野無人之際,拿出口琴邊走邊吹出自己喜歡的曲調,與天地共融,真是樂在其中、其味無窮。

  一次被邀請與同學合奏一曲,竟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就是同一首歌曲,當演奏時,手上所持著吹奏的口琴,在左右方向上竟然與合奏者相返。啊,明白了,自己在「無師自通」的大前題下,只有二分一的機會作選擇,哪一面才是高音與低音的正確位置。台下有人發現了,如此對稱的合奏手法,報以熱烈的掌聲、驚歎其中一位演奏者:「神乎奇技啊!」

  查實口琴的起源有幾種說法,據說早於十八世紀中國樂器「笙」傳到歐洲,為口琴設計者引發了「自由簧」吹奏樂器的理論基礎。一八二一年,德國柏林的Friedrich Buschman先生就已製作了今天大家所看見口琴的初型。而現時一般的獨奏口琴,可分為「全音階口琴」、「十孔口琴」、「複音口琴」及「半音階口琴」等。

  今期能展示的藏品,為筆者身邊收藏不同類型口琴中其中一款。此乃有名由上海製造的「英雄」牌口琴(Hero Harmonica),生產於六十年代,乃伴著筆者成長的一件老家伙,曾奏出扣人心弦的作品,與知音共鳴。

  而在香港廣為人知的口琴師梁日超先生所吹奏的口琴,為複音口琴,記得當年在一些音樂會上,聽到他所演繹的樂曲甚具風格,也曾偷師學習他如何用舌頭打拍子的技巧,特別有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