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習慣


2471 期(2012 年 1 月 1 日)
◎ 文林 ◎ 吳行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年香港人開始著重健康的生活,如不少人會購買健康食品,甚麼靈芝,冬蟲草大受歡迎,亦有不少人參加瑜伽、健身等活動來追求健康的身體,但從西方人的生活看來,大灑金錢其實不及自小培養的生活習慣實際。

  其實甚麼是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及心靈兩方面,先從前者說,不少港人喜歡購買健康食品來追求健康,故靈芝,冬蟲草等「補品」在港一向很受歡迎,但不少人似乎太著重以消費的方式來追求健康,而忘記了其實健康應是一種習慣,而非一時三刻的消費活動,我曾在澳洲留學一段時間,發現當地人至少身高一百八十厘米,身型又魁悟,但他們甚少買燕窩和冬蟲草來「補身」,但會每週末到超市選購新鮮生菜來自製沙律,而且當地小孩自少已習慣運動,行山、游泳等早已不能難倒他們,而且他們在學校的體育課訓練充足,身體甚為強壯,還記得有一次參加當地的教會遊戲活動,幾位八、九歲的小孩竟跑得比我快,跑了十個圈仍沒有喘氣,把我大為拋離,令我下定決心要每天緩步跑,以免在下年度的活動再輸給幾位外籍華裔小朋友。

  除了強健的體魄,心靈的健康也很重要,如大家去問問香港的小孩閒時有甚麼娛樂,相信大多會說看電視或打Online Game(網絡遊戲),這些活動除了消磨時間,其實對心靈的健康沒有太多好處,一來長期看著螢幕對腦部發展不好,二來對充實內心也沒有幫助,要追求健康的心靈,最好向西方國家學習,自小培養閱讀習慣,西方的小孩不一定個個會考三十分,但大多有不錯的閱讀習慣,假如香港的小孩個個自小看金庸的小說,長大看大衛·沙林傑的《麥田捕手》,對語文能力會有很大幫助,也能培養幽默感,在面對困難時不會燒炭自殺,而要找社工輔導。流行歌不是不要聽,但最好也聽一點華格納的歌劇,在工作壓力大時,也可抒發一下感情。

  要健康,應由生活習慣做起,狂買靈芝及上健身課程,既不能增加抵抗力,也不可能練到四十二寸胸肌,對長期健康沒有太大幫助。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