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百一十週年會慶—
辛亥革命運動與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


2455 期(2011 年 9 月 11 日)
◎ 文林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年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一百一十週年的會慶,而本年又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紀念,是以香港青年會的創立比辛亥革命還早了十年。然而我們所說的「辛亥革命」,多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的日子作為計算。「辛亥年」是中國夏曆的年份,但實質在辛亥年中是有許多的起義和革命運動。諸如早在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西曆四月二十七日)已有廣州黃花崗起義。及至湖北省武昌起義後,隨後有陝西省、江西省、山西省、雲南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貴州省、江蘇省、安徵省、廣西省、廣東省、四川、直隸、山東、河南、東三省、甘肅、新疆等各省先後發動革命起義,宣布獨立。就以黃花崗起義一役而言,於三月初的時候有林覺民在福州倉山區,齊集各革命黨員商議廣州起義,組織「紅鋒隊」(敢死隊),其中有屬福州英華書院的學生參加。按英華書院於一八八一年始創,福州革命元老黃乃裳是其時創校成員,而中國第一所Y.M.C.A教會是於一八八五年在該校成立,由此推知福州Y.M.C.A.會員之參加辛亥革命是有密切關係。

  又說上海Y.M.C.A.是於一八九八年成立,創會人有高鳳池、夏瑞芳、顏惠慶、宋嘉樹(耀如)等人都是熱心革命之士,其後於一九零二年創辦「中國基督徒會」,以至翌年香港亦有「中國基督徒會」的創立,與上海基督徒會互相呼應,其中信徒多是孫中山革命的支持者。在此可見中國各地Y.M.C.A.的成立,多有革命黨人參與其事。相對而言,各地革命運動的推行,亦必有Y.M.C.A.的會員參與其事,兩者多有不可分的關係。

  

一、孫中山與香港青年會創會尹文楷醫生的關係

  孫中山是於一八九二年七月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九月在澳門鏡湖醫院當義務西醫,不久開設東西藥局,由於為葡人醫生所妒忌,未能取得西醫執照。至一八九三年秋轉位廣州行醫,在冼基開設中西藥局,其後又徵得博濟醫院教師尹文楷醫生協助,並於一八九四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廣州《中西日報》刊登廣告:

  「敬啟者,本東西藥局自敦請孫醫生逸仙來省濟世,以來甚著成效,以故四鄉延聘,日不暇給,本城求診者反覺向隅。今特請尹醫生文楷來局合辦。尹君向在北洋李爵相所設醫學堂肆業有年,窮窺閫奧,屢試前矛,嗣派海軍兵艦醫院充當醫官。旋以親老請假歸粵,為博濟醫局敦聘,襄辦局務,教授醫學,並精詳醫書所著,有《割症全書》、《醫理略述》、《病理撮要》、《兒科撮要》、《胎產舉要》等,皆不脛而走,早為海內所推重。其醫學湛深,有足徵者。本局乘其公餘之暇,敦請在局贈醫。每晨從八點鐘起,至十點鐘止;午後出轎外診,西關、新城、河南等處,步金一元;老城西、西門、東關、南關等處步金二元。轎貲遠近例給。凡延請者,新預到掛號,尹君與孫君並駕齊驅,皆稱國手,久為中外所聞矣。謹此佈聞。冼基東西藥局謹啟。」

  尹文楷醫生「在北洋李爵相所設醫學堂肆業」,此即李鴻章於一八八一年在天津開設的北洋醫學堂,由倫敦傳道會馬根濟醫生(Dr. John Kenneth Mackenzie)任首屆院長,一八八八年死後由該院首屆畢業生林聯輝醫生(按林聯輝醫生之孫林正基亦曾在上海Y.M.C.A.工作)繼任。尹文楷應是一八八六年入學,第三屆於一八九零年畢業。該院於一八八六年招收第三屆學生共有十二人,以香港學生英文成績較優,十二人全屬香港中央書院(Hong Kong Central School,即今日皇仁書院)學生。一八九零年北洋醫學堂畢業只得九人。在一八八六年孫中山亦肆業香港中央書院,而其後由喜嘉理牧師薦入廣州博濟醫院學醫,是屬五年制。所以孫中山和尹文楷醫生應是香港中央書院的舊同學。況且尹文楷醫生父親尹維清牧師是在香港倫敦會任職,所以孫中山和尹文楷同在道濟會堂聽道成長,關係甚是密切。尹文楷學成回港與區鳳墀長老長女結婚,區鳳墀長老成為尹文楷醫生岳丈,在此反映當年教會信徒的姻親關係。而區鳳墀長老即一八八三年孫中山就讀拔萃書室之中文教師,同年由喜嘉理牧師施洗入教,教名為「日新」,後由區鳳墀長老改名為「逸仙」,而孫中山其後一生取用的英文名Sun Yat-Sen,即孫逸仙的譯音。孫中山於一八九三年秋間赴廣州行醫,他和所娶的陳粹芬是寄居於尹文楷醫生之寓所,所以尹文楷參加孫中山革命運動亦屬必然的事。

  

二、尹文楷醫生來港及Y.M.C.A.的籌創

  尹文楷醫生和岳丈區鳳墀長老之由廣州來港定居的原因,起因於一八九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孫中山和楊衢雲等人在香港籌辦興中會,三月十三日開始策畫廣州起義。十月六日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農學會」以作革命起義的掩護,本有計畫二十七日發動起義行動,但事機外涉,為清史偵知,而孫中山於二十六晚參加王煜初牧師長子王寵光結婚喜筵,區鳳墀和尹文楷均同赴宴,而得免拘捕。翌日孫中山和區鳳墀、朱淇三人逃往澳門走避,其後轉往香港。區鳳墀長老和其後來港尹文楷醫生因避清追捕革命黨之嫌,自此在港定居。尹文楷醫生來港,即獲香港西醫書院之聘,得在香港從事醫務工作。區鳳墀長老亦在政府取得文案之職,岳丈女婿二人生活安定,而在道濟會堂亦多參與事奉工作。

  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一日孫中山在倫敦為清吏誘入清使館,生死旦夕,後為康德黎師和孟生師營救方能出險。於十一月間致函給區鳳墀長老:

  啟者,弟被誘擒於倫頓,牢於清使館十有餘日,擬將弟捆綁乘夜下船,私運出境。船已賃備,惟候機宜。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無再生之望。窮則呼天,痛癢則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時惟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然而然。自云此祈禱有應,蒙神施恩矣。然究在牢中,生死關頭,盡在能傳消息於外與否耳。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戶俱閉,嚴密異常。惟有洋役二人日入房中一二次,傳遞食物各件。然前已託之傳書,已為所賣,將書交與衙內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範更為加密。而可為我傳消息者終必賴其人。今既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禱,使我安慰,當必能感動其人,使肯為我傳書。次早他入房中,適防守偶疏,得乘間與他關說,果得允肯。然此時筆墨紙料俱被搜去,幸前時將名帖寫定數言未曾搜出,即交此傳出外與簡地利、萬臣兩師。他等一聞此事,著力異常,即報捕房,即稟外部。而初時尚無人信,捕房以此二人為癲狂者,使館全推並無其事。他等初一二日自出暗差,自出防守,恐溜夜運往別處。初報館亦不甚信,迨後彼二人力證其事之不誣,報館始為傳揚,而全國震動,歐洲震動,天下各國亦然,想香港當時亦必傳揚其事。倫頓幾乎鼓噪,有街坊欲號召人拆平清使衙門者。沙候行文,著即釋放,不然則將使臣人等逐出英境,使館始懼而放我。此十餘日間,使館與北京電報來往不絕,我數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計而謀耳。幸天心有意,人謀不臧,雖清虜陰謀,終無我何,適足以揚其無道殘暴而已,虜朝之名從茲盡喪矣!弟現擬暫住數月,以交此地賢豪。弟遭此大故,如蕩子還家,亡羊復獲,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進之以道,常賜教言,俾從神道而入治道,則弟幸甚,蒼生幸甚。

  這是孫中山在倫敦蒙難所寫給區鳳墀長老的親筆函,長老復將信函稱謂剪去,以免該函流出後,為清政府官吏偵查。區鳳墀長老在逝世前,將原件交青年會部員麥梅生長老保存,及至民國後,麥梅生長老廣為複印,以為孫中山作見證。故孫中山此函應屬Y.M.C.A.的文物。

  尹文楷醫生任職香港西醫書院期間,於一八九九年即有北美Y.M.C.A.協會幹事路易思博士(Dr. R. E. Lewis)來港,著手籌設在港成立Y.M.C.A.,翌年更有總幹事穆德博士(Dr. John Mott)來華佈道,乘機策動,尹文楷醫生積極響應,聯絡教會有識之士進行成立工作,至一九零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租得德輔道中二十七號二樓作為Y.M.C.A.聚會的會址。區鳳墀長老退休後被聘成為香港Y.M.C.A.首任華人幹事,大力推動華人會務。

  

三、青年會各董事之參與孫中山革命事業

  香港Y.M.C.A.的成立,早年所參加之董事全屬教會的信徒的領袖其中不少是澳洲和美國的歸僑,他們有屬香山人,或台山人,在外國信主入教,對西方的事物早有認識,不少有在外國Y.M.C.A.深受其益。就以早年的董事、會長所見,馬應彪、馬永燦、王國璇、王棠、郭泉、林護,郭樂、張祝齡、伍于笛、何麗臣、李煜堂、李自重、麥梅生,孫智興、胡惠德等人。其中多有出錢支助孫中山革命的工作。一如李煜堂為革命捐款以致銀行破產,其本亦鼓勵長子李自重親自投身革命事業,早年在港創立學校,從軍國民體操教育;革命後亦在廣州光華醫院學醫,聽從孫中山指導,為國效力。又如先施公司創辦人馬應彪教導夫人霍慶棠女士偷運軍火到碼頭,轉運大陸起義。此外聖公會會員林護在港創辦《公益報》,宣傳革命。王國璇、王棠、郭泉、郭樂、孫智興、馬永燦等人都是香山華僑,不時捐錢支持革命事業。及至一九一一年革命成功,翌年孫中山在港集資三萬元興辦《大光報》,有林護、尹文楷、區鳳墀、張祝齡、王國璇、馬永燦、麥梅生等都集資參與其事,在港辦報宣傳革命。

  

四、Y.M.C.A.在辛亥革命運動展現的精神

  1.愛神為神的精神:從香港Y.M.C.A.成員參加孫中山革命運動所見,他們在信仰都存一種愛神為神的精神。而所知舉凡Y.M.C.A.的董事,全是教會中的虔誠分子,在教會中熱心事奉上帝,工作中不忘生命的見證,即或參與孫中山的革命運動,都是本著愛神為神的心去做事。就以《大光報》的創辦,集資人仍不忘愛神為神的使命,每年在十二月例必出版《基督號》作傳教的見證。Y.M.C.A.之響應孫中山所主張國民選舉的平等權利而籌設香港海面傳道會,不只在漁民教育推行,亦有志於福音的傳播。

  2.愛國為國的精神:Y.M.C.A.的成員都是社會的知識分子和中產階層,見廣識博,對國家處境有洞察力,並抱有期望和抱負,以期國家富強,人民康樂。如孫中山所言「由神道而入治道」,甚至不惜犧牲性命,為救國民於水火。試想近代中國Y.M.C.A.有不少著名的領袖,他們都是愛國的領袖,顯出Y.M.C.A.的愛國精神。

  3.愛Y.M.C.A.為Y.M.C.A.的精神:舉凡Y.M.C.A.人,他們都有熱愛Y.M.C.A.組織的精神,而又能表現Y.M.C.A.的精神,他們往往一生不離Y.M.C.A.的服務,對Y.M.C.A.深有歸屬感,引以為榮。特別Y.M.C.A.人烙印著德育(Spirit)、智育( Soul?)、體育( Body)的三角嘜,關心社會人們身體(Body)、心(Soul)、靈(Spirit)的全人需要。在整體的團結中所產生的群育工作,以使為人群身體而做一種利物濟人的利濟工作;為人群的心智而做一種理濟育才的理濟工作;為人群的靈性而做一種天道下濟的道濟工作;使人們獲得均衡的發展,得著生命的改造,進而改變社會,更新社會,這可說是Y.M.C.A.的精神,是歷任Y.M.C.A.人所樂意做的工作。以往的參與辛亥革命工作的Y.M.C.A.先賢,不外為國家人民的心、身、靈。在德、智、體、群四育作出貢獻,使國家步向強盛,社會走入和平,人們達至安康的境地。<


尹文楷醫生於1922年任Y.M.C.A.會長

購地募捐運動冠軍隊隊長林護(1913)

1906-1913年擺花街租賃之會所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