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2449 期(2011 年 7 月 31 日)
◎ 文林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育局建議明年強制學校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引來教育界及社會人士不少質疑。就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即將舉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會之際,包括喇沙、拔萃、華仁等二十二間傳統中學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首度向立法會發表公開信,反對教育局的建議側重「國家」,失去平衡,並反對獨立成科及作為必修科。由於補助學校議會在學界的傳統影響力,其高調回應引發一定迴響。

  補助學校議會指出,教育局擬定課程的架構共分五個範疇,以國家範疇的分量最重,共計二十個學習目標;其他個人、家庭、社群及世界四個範疇,每項僅得九個學習目標,出現失衡的現象。此外,議會反對以新的獨立必修科來推行,並建議按校本優勢,以課時內外的其他學習活動,來推行德育及包括國民教育的「公民教育」。

  自當局提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以來,反對聲音中以「洗腦」來形容最為強烈,用詞確屬情緒化,但無疑點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憂慮。除了被批評課程內容失衡外,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成立「獨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進行正式諮詢時,卻又指出此「科目」可不必以獨立的學科來推行,概念容易令人混淆。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形容,補助學校議會的反對屬嚴重事件,教育局應擱置推行。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認為,當局應將課程自主權交回學校,不要急於以獨立科目推行。

  透過教育系統推行國民教育,相信是大部分市民可以認同的基本原則,但分歧主要在於教育「甚麼」、「如何」推行,以致培育出怎樣的學生:經過探索及獨立思考,去承擔國民責任;或被灌輸、甚至控制成為一個國民。補助學校議會提出:「德育須由修身齊家做起,個人成長及家庭生活方面有深厚和正面的價值教育,才能為國民素質打好基礎。」重點是生命培育,而不應負載政治任務和目的。

  箴言教導:「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四6)這應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的核心;「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四22)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