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基督教選委」選舉踏入籌備階段
 極力打破舊有漏洞反思信仰與民主


2449 期(2011 年 7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基督教選委」明年踏入第四屆籌備階段,上週傳媒誤報將以「協商」形式進行選出行政長官選委代表而引起大眾關注,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遂於七月十九日澄清,並謂將沿用以往一人一票形式進行。由香港基督徒學會、合一運動同學會、九龍佑寧堂、回歸基督精神聯盟等多間教會機構合辦的「教內普選讓基督徒選民體驗『民主選舉』?」座談會已於七月二十四日舉行,共商選舉如何走向更民主。

  對於傳媒的報道,蒲錦昌牧師認為是記者未能完全掌握資訊而引起誤解。他續言協進會將沿用「全民參與,一人一票」的方式進行選舉,接受所有有足夠提名人的信徒參加競選。他指上屆約有一萬八千名信徒參與投票,冀望今屆能推動更多信徒投票,但承認因選舉方法未完善而過去令人錯覺是「小圈子」選舉,同時表示將積極改善。

神學反思選舉本義      信徒可多元化參與

  信徒是否必要支持民主?蒲牧師坦言暫無調查顯示本港基督徒支持和反對民主的比例。香港基督徒學會署理總幹事龔立人博士認為:「教會要清楚自己身分是向世界見證上帝創造的意義,但教會用的方法不應透過成為世界或制度一部分而達至目的。」教會非「功能組別」而是靈性群體,信徒可選擇以「功能組別」身分表達,但非必然的選擇。他認為教會應建立另類群體作見證,取回主導權,訂立自己一套議程,避免跟別人設計的議程走,同時保持距離,並以批判性同在精神去參與,拒絕被政治吸納。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指出基督教與民主的關係有不少案例,過去不少國家在民主轉折過程中,基督教起著重要角色,其中有直接和間接的方式。例如最積極的是教會成為民主核心力量;間接的是不參與但滲透尊嚴等思想到社會文化中,令民主發芽。他認為若要參與其中,就要實踐公義的制度,並引述Amartva Sen的“The Idea of Justice”一書立場:「公義非一定是完美制度,而是將在現實制度中的不公義變得更公義,向前多走一步。」

半民主政體危機重重     各方提出改善建議

  現時全球有超過六成的民主制度社會,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從社會學角度指出民主有多個好處,包括能保障人權、減低饑荒發生、令政治更穩定、減少貪污、有助經濟增長及在某些條件配合下能解決貧富懸殊。他認為香港地理、宗教、種族等先天條件有利於推動民主,但觀於公平競爭法未通過、警權倍增等社會現況,說:「香港正處於半民主政體,亦是最不穩定的政體。」

  上屆選委吳思源先生回應說,一方面欣賞大家的熱心和提出的理想,但提醒要明瞭香港基督教界的現況和特殊生態,否則只是「想當然」的脫離現實,好的意見也淪為空說。他又表示,同情協進會曾考慮的不同方案,是為了糾正上屆選舉的「詭異」現象,但未認真提出來已被「踢爆」為倒退,這也出於批評者的無知。

  與會者的其他意見包括:將「普選」改為「教內選舉」;改用比例代表制,打擊宗派壟斷;設立選舉論壇或網台,提高信徒關注與參與;更新名冊,重新建立信徒選民名冊;改善投票安排,設立更多堂會作投票站;增強參選人避嫌工作等。

講者們以不同角度共探選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