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關種子與天國果實


2410 期(2010 年 10 月 31 日)
◎ 青蔥校園 ◎ IVAN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大專時期,外界向我們不斷灌輸新的知識和價值觀,我曾參與理工大學的學生福音團契,受團友和同工的薰陶下,我開始熱心參與社會行動,包括:社會服務、集會、遊行等。當時,我以參與者的身分加入不同的小組,閱讀有關社會公義的書籍,同時廣闊自己的視野領域。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在緊接下來的兩年,我和不少大專基督徒參與和舉辦了不少的社會運動、研討小組等等。或者,說到這裡,有人會認為我起步得太遲,因為現在的中學生都會懂得分析社會事件和表達自己的聲音。

  我在中學時期曾經參加過不少教會舉辦的社會服務,例如:賣旗、探訪、籌款、舉辦社區活動等,接觸和服侍的對象亦廣泛至社會各階層,甚至社會邊緣人士。在我以往的認知裡,將耶穌的服ogdi 精神延伸至社會不同的角落是我們基督徒的共同責任,亦是我們回應信仰的具體實踐。但是,這些具體實踐經常停留於:我擁有的比你多,所以我應該幫助你。那時,我會認為政府如果不改變社會政策,儘管信徒多麼辛勤地關懷社會中的弱勢社群,也不能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利。為了建構公平公義的社會,我們絕不能對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上閉口不言,或用緩慢的速度去回應迅速萬變的社會時事。

  去年年尾,香港社會出現了一個鬧得熱烘烘的課題-「八十後」,因為在朋友邀請下,我曾經在數間教會的青少年團契分享有關內容。我發現,雖然教會裡大部分大專生、中學生都有留意社會時事,但幾乎沒有任何參與社會行動的經驗,也沒有聽過任何牧者回應這些社會時事,更沒有思考這些事情和我們信仰的關係。有時候,我會質疑我們基督徒是否「政治冷感」和將社會時事和信仰脫節。

  我在教會裡擔任中學生團契關心社會小組的導師,每月一次為團契舉辦關社週週會:如時事、專題文化討論、社會服務等。儘管我認為我和職員每一個月都需要花上很多心力籌備,或者有人認為這對於一個中學生未免太困難,但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他們能夠慢慢地將信仰和他們周遭所遇見的連繫,亦了解和學習基督徒在世的應有角色。記得,一次我在遊行裡訪問了不少大專基督徒,他們分享教會對牧養青少年人的社會關懷意識是很缺乏的,但他們又諒解教會的處境是難以兼顧這變化多端的巨大議題。不過,我認為基督徒關心社會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今天,教會裡所栽培的,就是未來的教會領袖,是宣講和實踐天國價值的核心人物,我們怎能對社會所發生的事避而不談,甚至不聞不問呢!

  

IVAN(理大畢業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