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生、或死


2380 期(2010 年 4 月 4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曾參加一位牧師的安息禮拜,台上主禮人聲聲感謝主,息了牧師在世的勞苦,讓他在睡夢中安然離世。記得牧師在世時,常常為能多作主工而感恩,然則主禮人的一番說辭是否「行貨」一點,抑或「循例」的說法另有意義?又想問,如我一介平信徒,可否在禱告中求神:讓我在睡夢中安然離世?

  相比起以前,現在的信徒似乎比較喜歡質詢、挑戰傳統的一切。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傳統積習下來的東西,有不少確實已經變得虛有其表,失卻了它們原本的意義與內涵。大家之所以仍然跟隨著這些傳統,可以說純粹是習慣使然,再也找不到深入一點的原因。在這個背景下,對傳統的質疑,確實有清點屬靈存貨的意味:已經過期失效的,也就不要再留了。

  教會傳統精神面貌的改變,還有歷史方面的因素。九七之前,很多教會憂慮香港在主權回歸之後,是不是還可以如常運作,因此紛紛急謀對策。就算不是在實際行動上,起碼在思想、精神上,她們還是準備好受苦的心志的;倘有任何風吹草動、壓迫取締,她們隨時準備化整為零,以小組、家庭的形式繼續聚會。

  往後的發展,已是今天的歷史。對於一些興致勃勃的人來說,教會並沒有遭受預期的逼迫與分化,甚至感到有點失望。除了旗幟的改變,昔日由英國指派的殖民地港督,變成了今日由祖國委任的特別行政區特首,其餘大概一如既往。對於教會來說,多年來的憂慮與傳聞似乎只是一場虛驚,佈道奮興培靈等大小聚會照開如儀,未免感到有點兒失落。但既然預備好要改,多多少少也就得左修右改一下;是適切還是隨流,也就不再細究了。我想說的是,有時教會未有充分考慮而對傳統模式的輕易改動,確實牽引一般信徒動輒對傳統特別是禮儀方面的質疑。

  回到前面的問題。牧師在世的時候為了能夠多作主工而感恩,跟他後來安然離世、息去世上的勞苦有甚麼衝突了?特別是倘若牧師年事已高,縱然心中還是熱衷於服事,精神體力卻不一定能夠跟得上。這樣,牧師為著自己還能服事而感恩固然可以理解,但他的離世,也確實是上主息去他世上的勞苦。因此無論是生是死、從主觀或客觀來看,都是可以由衷感恩的。你感到「行貨」或「循例」,會不會是因為主禮人因循的態度呢?

  最後,作為信徒,無論是「平」信徒抑或「不平」的信徒,我們當然可以祈求上主讓我們他日可以在睡夢中離世。我想,能夠平坦踏實地在睡夢中離世,大概也是許多人的心願罷。誰希望自己會在戰亂、酷刑甚或絕症中離世?只是將來如何,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和安排。面對著十字架的陰影,就是上主的獨生子亦只能求:「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將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

  這裡表明了基督徒的一種生活態度:作為尋常的凡人,我們不必羞於嚮往安舒平靜的生活,甚至為之而坦白向上主祈求。我們相信痛苦、艱難甚至殉道並不是上主造人的原意。只是我們確實是生活在一個犯罪、墮落、污染了的世界。要在這樣一個世界按著上主的旨意生活,麻煩或苦難有時在所難免。我們只能遙望著那永恆的家鄉,祈求上主賜我們足夠的力量和智慧去面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