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距離


2353 期(2009 年 9 月 27 日)
◎ 童話人間 ◎ 林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父親離去,他在兒子心裡留下了甚麼呢?

  在家的時候,不是休息,就是靜默,少與孩子溝通,更遑論一起遊戲,甚至擁抱親吻了。他長時間在外面辛勤工作,令家人得著安穩無憂的生活,這是他表達愛的方式—典型的爸爸。

  Daniel Gottlieb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在寫給孫子Sam的信中,提到與父親的距離。一直以來,每次向父親說再見時,都在猶豫:應該擁抱?親吻?還是握握手呢?結果,他甚麼也沒有做。然而,母親一次特別的堅持:親吻你的爸爸吧!他就半推半就地做了,沒想到,之後他就遇上一次嚴重的交通意外,幾乎全身癱瘓。

  父親八十二歲時患上心臟病,健康每況愈下。最後一次與父親見面,是很大風的一天。父親坐在窗前,享受著陽光。Dan推輪椅坐近他,用手臂環抱他的肩膀,一起靜靜地眺望屋前的大海,看著大風吹走沙灘上的足印,把沙吹入海洋,彷彿整個沙灘都快將消失眼前……

  爸爸仍然面向沙灘,忽然捉著他的手,親吻他的左手大姆指─那是他的手唯一有感覺的地方─再輕擦自己的臉……

  第二天,看護發現他坐在同一個位置,面向大海──離開了。

  A仔爺爺離世那刻,沒一個親人趕及見他生前的最後一面,那是家人最耿耿於懷的。

  爺爺的病到了末期,A仔爸爸幾個兄弟姊妹決定輪流每天回到舊居探望兩老。後來他說,每次去到其實只是吃個飯,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話家常。離開時,有時會摸摸他的頭。

  年輕時,話更少,而且火氣猛。孩子不聽話?「接觸」起來,就是打!大部分時間,在外辛勤工作。也是典型的爸爸。退休後,火氣反而收了,多了笑容。

  A仔爸爸現在每想及父親,最深刻的,就是他坐在慣常的椅子,沈默無聲的畫面。還有,當父親在醫院離世後,最後一次,輕輕撫摸他的頭,涼涼的,與平日不再一樣。

  “Someday, Sam, you will take the measure of your own father.... But I know that none of those judgements or measurements matters very much right now. What matters is the way you look at the ocean together.”--Letters To Sam, Daniel Gottlieb.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特稿】

【特刊】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