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火」


2344 期(2009 年 7 月 26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將要舉辦一個禱告學習營,是到韓國舉行,牧師說南韓教會近年大復興,是因為南韓信徒有很火熱的禱告生活,每日清晨五時便有祈禱會了。但我聽聞本港有一些教會,因為有人去了韓國觀摩,回港後要在教會推動禱告和敬拜,結果弄至教會分裂。我奇怪為甚麼原本好的事情,卻帶來不和甚至分化的後果?教會不是強調在基督裡「合一」嗎?為甚麼不同屬靈氣質的人,不可以和和氣氣的在同一所教會內呢?

  

  讀完你的問題,不期然令我想起黑白粵語片時代的慈母,苦口婆心地勸她那無心向學的兒子:「你為甚麼不好好讀書?」兒子卻滿臉不耐煩地暗忖:「你又懂些甚麼?就是懂得叫我好好讀書!我又為甚麼要好好讀書?」

  為甚麼原本好的事情卻帶來不和甚至分化的後果?為甚麼不同屬靈氣質的人不可以和和氣氣的在一起?為甚麼教會就是不能合一?好好的為甚麼人就是要犯罪?這樣的問題,試問又有誰能回答?

  因此,在這裡的問題似乎就不是教會要不要復興、清晨五時起來祈禱好不好,而是:教會復興是不是就得模仿韓國教會的模式?約翰衛斯理、約拿單艾德華茲甚至中國的宋尚節所帶來的復興經驗又如何?更基本的問題是:教會復興就等於很火熱地清晨五時起來禱告、情緒激昂地唱詩敬拜嗎?這樣做了,就是復興嗎?復興了,又如何?

  當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甚麼,就只好任由別人來定義我們的需要;只是就算我們萬一做對了,亦不過是鸚鵡學舌、隨波逐流,哪怕是「屬靈」的潮流。

  我們不能確定自己確實欠缺些甚麼,因為客觀地來說,該有的,我們似乎甚麼都不缺。我們有愈來愈上軌道的神學教育、純度達9999的正統信仰、覆蓋周全的教會規章、有頭有面的教牧長執、循規蹈矩的信徒群體;就像那個自小就遵守一切律法的少年官,宗教上一切的要求都做足了,只是還好像欠缺了點甚麼。於是他走到耶穌那裡,問他說:「我還要做些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翻譯為現代語言:可以做的我都已經做了,怎麼感覺還是那麼不真實?

  甚麼是「復興」?無論它是甚麼,它不是信仰的「深造班」,倒有點「重新再來」的意味。教會需要「復興」,唯一的原因就是她偏離了原來的本位和方向。這樣的話,無論是哪一個傳統或哪一個門派,「復興」就是察覺到本身的現況出現問題,重新確認自己的本位和方向,並強烈地感到需要為此作出改變和努力。

  因「復興」而產生的紛爭甚至分裂,很明顯是捨本逐末,忘卻了問題的根本是悔改歸正,而不是要尋索更高超的「屬靈境界」。我甚至會說,有正常基督徒生活的,根本就無需再追求甚麼超凡的經驗。只是我們都不敢誇口自己的生活「正常」,於是就只好乖乖跟隨大隊去追求「復興」經驗。問題是,要靠注射腎上腺素以維持活力,你說健康不健康、正常不正常?

  再者,「火熱的禱告生活」是復興的因呢還是果呢?對於一個「不好好讀書」的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是不是勸諭甚至強迫他「好好讀書」呢?還是嘗試去找出他不能好好讀書的原因再從詳計議?

  對於信仰的醒覺,讓我們不要再逃避,講壇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起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