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更新之三崇拜與想像


2344 期(2009 年 7 月 26 日)
◎ 時代講章 ◎ 謝任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經文: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

  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徒七55-56)

  

引 言

  香港中文大學曾經作過一項調查表示,香港人的創業精神在全球三十五個國家中排行三十三,是尾三,遠低於排名第十的深圳,這表示甚麼?這表示我們十分缺乏想像力。以上的社會現象正告訴我們:香港人對生命意義這些抽象意識太缺乏想像力,導致香港成為一個十分講求現實視野,強調聽覺和感覺的社會,叫人對看不見的意識就很難用想像力來建立關聯。

  

理性的限度

  同樣,我們對主日崇拜也太少有屬靈的想像力。試問:沒有對上帝具有想像力的崇拜又怎能具有生命力的信仰呢?我們的敬拜讚美太受潮流歌曲影響,只求情緒上的感受,少求靈命中的歸心基督。神學家莫特曼 (Jurgen Moltmann) 指出,「近代世界比早期文化更趨向要求宗教少有變化:很明顯,近代人要以宗教的穩定性來補償現代人生活的不穩定性。」結果是我們為了怕有所變動就因循去崇拜,為求在每週六日拚殺的工作中能在主日崇拜找到一處安頓個人情緒的避難所。但是,不變就可以解決問題嗎?而敬拜讚美正看中我們情緒上的需要,在音樂上給人一種新鮮感覺和抒發情緒的作用。這是好的,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就必須以敬畏上帝、心儀莊重和愛慕歡愉為中心。想像是需要人能有孤寂的沈思。耶穌就是一個常常沈思又富有想像力的人。祂對小孩子的看法就是祂對人的價值的沈思結果。近代哲學家博藍尼(Polanyi)說過,誘導出對音樂和戲劇藝術的智力沈思的任務也有類似的目的,就是使一個人獻身於藝術作品。這既不是觀察,也不是處理它們,而是生活於其中。於是,對外部世界取得求知控制的滿足感,與對我們自己取得控制希望的滿足感,就是這樣被聯繫起來了。

  

靈性是需要想像力來豐富

  不論是文學或是藝術,都離不開想像力。當然,創作人需要有創作力的想像,而欣賞者何常不需要想像力來鑑賞?換言之,想像力和價值觀息息相關。例如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它能成為基督教文學巨著,不只是在乎作者有優良的文學基底和修養,更是他有豐富的想像力。托爾金的《魔戒》及其他作品,也不只在乎文字的造詣,也是在乎作者有很好的想像力。不過,欣賞者若沒有想像力去欣賞,作品仍然是被封閉著的。同樣,主日崇拜之能啟發人的靈性意義,當然有賴於進行時的音樂、講道、圖像或陳設裝飾;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正確的想像力,去透過圖像、音樂、講道及聖禮,把其中蘊含的意義揭露出來。那是說,想像力和靈性是互相關切的。

  可是,為何今天不少教會對主日崇拜的想像力放棄了?我個人的見解是,我們接受太重的西方教育與西方神學的思維,凡事都講求理性的分析和結論,尤其是對靈性生活。今天,我們把靈修的進程等同於天天讀經、祈禱和參加主日崇拜,並且是以理性的角度去審視。這是錯誤的。靈性不等同於理性,當然也不等同於感性。只是,沒有感性和想像力的靈性,又是會怎樣的?我們需要認識基督宗教不純粹建立在西方的理性或系統神學的思維上,也是建立在人神間的你.我關係上。這就是猶太人及東正教對靈性修為的觀點。

  

耶穌的想像力

  耶穌是位很看重想像力的人。祂常以大自然的花草來引導人進入靈性的處境(見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新約野史中有一則關乎耶穌的想像力的故事。有天耶穌和門徒走過一條山路。路旁有頭死臭的狗屍。門徒皆掩鼻而過。過後門徒問耶穌說,「夫子,請問這頭死臭了的狗還有甚麼好處?」耶穌回答道,「呀!你們看,牠的牙是何等的雪白呢!」當然,這是則野史,但其中的寓意是很有啟發性。

  

屬靈的想像力

  博藍尼這句話「這既不是觀察,也不是處理它們,而是生活於其中」說出我們靈性問題的所在。我們太強調理性的觀察和處理。所以,我們失掉了想像力這條活潑靈命之道。近代靈性學大師梅頓認為,默觀就是把我們眼前或是心中的一切意念都相聯在上帝身上,並且是以上帝為中心。他認為,我們的眼睛,可以使一切的美麗聖化;我們的雙手可以祝福所觸及的萬物,榮光上帝;我們的心因此不會被任何事物所攪擾,也不判斷別人的罪,因為我們不認識罪,因為我們只知道上帝的仁慈;我們在塵世生存的目的,就是要把上帝的仁慈帶給眾人。??我們可以關心祂的光榮超過所有的娛樂和痛苦、愉快或煩惱、以及其他的善與惡,所以我們在萬物中愛祂的聖意更勝於愛萬物本身,由此,我們便使萬物成為讚頌上帝的祭品。這就是正面的想像力!

  

結 論

  讓我們用多一點想像力來建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個人如是,教會也如是,這準是一條札實的靈命之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