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一)共存-相處的德性


2319 期(2009 年 2 月 1 日)
◎ 時代講章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共存之道

  雖然衝突是人際相處不可避免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不同方法處理衝突。這使我想起亞伯拉罕與羅得的故事(創十三1-13)。面對利益衝突和人事不和,亞伯拉罕選擇以讓步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矛盾。然而,亞伯拉罕的經驗始終有其限制。第一,亞伯拉罕的遭遇屬於個人層面,而不是社群。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提醒我們,制度和社會沒有像人一樣有自我超越和反省能力。所以,國家不會選擇自我犧牲。第二,亞伯拉罕與羅得是親屬關係,這使亞伯拉罕相對地容易讓步。當然,親屬關係不等於人就自然會選擇亞伯拉罕的做法,但沒有親屬關係的話,人就更難為對方著想。那麼,衝突是否避不開暴力?

  共存(co-existence)是一個處理衝突很重要的價值。共存就是承認和尊重彼此間的不同,並容許對方合法地存在。只有如此,雙方才是獲益者。在共存下,各方克制不採取暴力,將對方消滅,反而努力選擇以和平方法解決彼此的矛盾。共存不純是一個理念,更可以具體落實在不同地區。例如,一九五零年代的冷戰沒有令美國和蘇聯開戰,甚至今日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也是如此。當然,這些例子只是一種消極的共存,不牽涉公義、平等和包容等等價值。然而,在緊張關係下,消極的共存也有其積極意義,即不將暴力升級和不將矛盾深化。

  

尋找代罪羔羊

  因著國家滅亡和被放逐的經驗,舊約聖經的以色列人漸產生一種看法,就是他們的不幸與他們拜偶像有關,而拜偶像一事之所以出現是跟以色列人與其他民族有密切關係所致(例如,容許他們住在其中、與他們通婚)。在波斯帝國控制下,尼希米說,

  那些日子,我也見猶大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我又說:「以色列王所羅門不是在這樣的事上犯罪嗎?在多國中並沒有一王像他,且蒙他上主所愛,上主立他作以色列全國的王;然而連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誘犯罪。如此,我豈聽你們行這大惡,娶外邦女子干犯我們的上主呢?」(尼十三23-27)

  在這意識底下,以色列人跟其他民族的關係就變得很敵意性。其他民族不但不可能是上主的子民,更是使他們離開上主的誘因。當編寫他們的歷史時,以色列人將這種意識注入其中,以致消滅和驅逐住在他們當中的外邦人變得合情合理。例如,

  「我(上主)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以色列人)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士二1-3)

  將自己一切的罪推在外邦人身上使以色列人看不見他們的不公義才是上主對他們懲罰的主因,而不是因為有外邦人在其中。上主說,

  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上主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上主。他們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兇惡的拳頭打人。你們今日禁食,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賽五十八1-7)

  將信仰與生活分割不但使人以宗教合理化暴力,更使人看不見他者的臉孔。更重要,共存是惡行多於德行。

  

共存之呼喚

  以上這種意識在當下以色列人中有多普遍?又掌權者如何引用這種意識協助它建立和鞏固其政權?猶太教是否有更新力量?前兩個問題留待以後文章交代,而至於第三個問題,以色列人不要忘記上主曾說,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十二1-2)

  此外,上主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申十18;詩一百四十六9;耶二十二3)這是一種積極的共存態度。猶太教是否可以發揮其創造共存角色還是甘願成為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然而,巴勒斯坦人又如何?他們願意與以色列共存嗎?。要探討這些關注之前,我們需要對認識以色列與土地關係,這是下一篇文章的重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一個字一顆心】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