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貼家庭


2278 期(2008 年 4 月 20 日)
◎ 窩貼家庭 ◎ Miriam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親愛的媽咪:

  我很認同你所說,年輕人容易受社會影響。回想自己由一個「女孩」變為「男仔頭」,再由「男仔頭」變回「淑女」的過程,也是受到身邊的事物及言論影響。我當然不想被主流摒棄,而需要別人認同和接納、害怕被拒、渴求歸屬感,以及在他人眼中是重要的,都驅使人們迎合某種文化。相信你也記得,我在香港一所著名的基督教女校讀書的八年間,對於自己喜歡打扮似男孩的理由也有所掙扎,但我從不介意經常被誤以為是男孩,甚至被稱為「男仔頭」。

  當然,年輕人很多時只不過是在經歷身分的尋索,這是我從大部分「男仔頭」朋友觀察所得。我會將這生命階段視為性別角色的實驗,多於「同性相吸」所引發的行為。我大部分「男仔頭」朋友也經歷類似的改變,她們已變成很女性化的淑女,我在網上facebook找尋她們時,差點認不出來。

  從高中升上大學是由「男仔頭」變為「高貴」淑女的一大步。我認為探索身邊的事情,並對別人的身分抱開放態度,是重要的。我也經歷了一段頗長的「男仔頭」日子,但我從不後悔,也不感到羞愧;其實我很欣賞那段經歷,那段日子塑造了今天的我。我視自己為堅強及獨立的年輕女性,我很欣賞自己的性格、果斷的作風、開放的胸襟,最重要是對其他人不同身份的了解。

   理想配偶的條件也一直是我們高中時代的熱門話題。媽咪,你說得很對,除了外貌、體型,我的女性朋友也會看重另一半的內在美。「他」需要細心、獨立、浪漫、有風度、有音樂感、運動型等……清單還可以很長;但我想強調的是大部分人都很著重別人的內在美。人們都愛與有內涵的人深交,當我們更有內涵,不是令自己在某些方面更具吸引力嗎?何況外表的美麗標準經常改變,內在美的準則卻不會大變—我們不是更易保持嗎?

  你和爸爸已經對我們的成長付出很多時間和努力,我實在欣賞你不再將很高的期望加諸我和弟弟身上,還讓我們擁有某程度的自由及自我探索的機會,同時強調聖經的教導,以及你對某些道德原則的立場。家庭教育對塑造一個人的性格確實很重要。

  很高興能聽到你對年輕人中肯和客觀的意見,這也是做人處事的另一點:少作批評、多用心去聆聽。好了,日後再談,請保重啊!

  囡囡

  Miriam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