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與教會


2278 期(2008 年 4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首次於中國舉行,不同項目將於北京、青島、上海等城市舉行,香港也是奧運城市之一,協辦馬術比賽。對全球華人及國人而言,這是值得期許與興奮的盛事 !

  近日,傳媒廣泛報道奧運聖火採集儀式及有關傳送的路線,奧運聖火由起源地希臘雅典開始,經二十一個各國城市,五月二日來港,於八月六日抵京。奧運起源來自古希臘人對神明頂禮膜拜,在祭壇前向神靈奉獻最精湛的技藝,顯示軀體和心靈的健美,後來逐漸形成比賽活動。奧運會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曾經歷不少困難,而教會對初期的奧運會也視為異教活動,基督徒不宜參加。

  羅馬皇帝狄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執政期間,面對亞流及其他異端的挑戰,他是一位虔誠的君主,甚想掃除國內一切拜偶像或異教鬼神的祭祀。三九一年他重申諭令,禁止以血祭祀其它神明,封閉廟宇,懲罰行邪術的,反對重新安置勝利之神的塑像於議會內。三九三年,他更禁制奧運會的舉行,因他認為這是異教徒活動,不符信仰的精神。

  至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重現,歐洲人重新肯定與讚揚奧林匹克精神,建議恢復奧運會。一直至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Coubertin),這位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於一八九二年首次公開提出恢復奧運會,並把範圍擴至全世界。經過多番協調之後,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一八九六年雅典正式舉行。並決定此後每4年舉行一次,會期不超過十六天。

  一九零八年第四屆奧運會於倫敦舉行,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奧運會的宗教儀式,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主教塔爾博特(Ethelbert Talbot)在講道時,認為奧運精神「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顧拜旦十分欣賞這句話,以後多次引用,這句話成為「奧林匹克的信條」(Olympic Creed):「奧運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勝利,正如人生至重要的不是勝利,乃是奮戰。要緊的不是征服得勝,乃是曾奮勇作戰 !」原來信仰的價值可以塑造奧運會,成為普世認同的價值觀。

  由此可見,現代奧運會的「體育精神」與信仰沒有衝突,自二零零零年第二十七屆奧運會於悉尼舉行,國際基督教團體就有計畫地推動主辦國家與各地康體事工基督徒,趁此盛事,舉辦大小不同的文化、音樂與康體活動,見證信仰,口號是「更勝於金牌」(More than Gold)。去年,本港不同宗派與機構聯合組成「08奧運—香港教會網絡」,結集資源,一起推動本港基督徒為奧運會代禱,鼓勵更多堂會參與外展式康體事工,並差派義工協助奧運會。

  四年一次全球的運動會,是集合各國優秀的選手精英,進行公平的競賽,撇開國際之間的政見不同,一起和平比賽。奧林匹克的真正精神乃是:促進和平、團結合作、堅忍求進與秩序優美。奧運會透過集合不同種族、國籍、政治與經濟體制的運動員,於「同一個世界」的比賽心志,互相爭競卻同時增進友誼,消除誤解而能實現和諧共處的「同一個夢想」。本港、內地及海外各地華人教會同心祝禱北京奧運會成功與順利地舉行,不會出現恐怖活動或失控場面,使奧運會能夠確實向世人展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真正精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