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理情解構不雅照風波


2273 期(2008 年 3 月 1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繼藝人不雅照片風波後,再有大學生親密短片被流傳,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及反思。尖沙嘴浸信會剛於三月九日,在該堂舉行「從聖經看互聯網不雅照片風波情理、法理與倫理解構」會友講座,一百多位信徒參加。聚會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梁偉賢博士擔任講員,並由尖沙嘴浸信會羅泰然牧師回應。

  梁偉賢博士指出互聯網具備虛擬的特性,而且於互聯網犯罪難以追查等因素,造成這次互聯網不雅照片風波的迅速流傳。他指今次事件會引起廣泛的注意及參與,是緣自名人效應、醜聞效應、私隱效應及疑團未解等因素,使人產生好奇心繼續地追查下去。梁偉賢認為,調查發現不雅照片事件中上網瀏覽觀看的人以學生為主,成年人、老師、家長則從主流媒體得知,網上照片多屬不雅或淫褻;而刊登在主流媒體的照片皆已打格處理。另外,有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五十至七十的大、中、小學生瀏覽觀看相關的照片,當中有百分之三十五至五十,是透過電郵、網上討論區、手提電話互相傳閱及討論,並有百分之五十五人士不覺得觀看不雅照片是侵犯別人私隱。

  梁博士認為,信徒要明白身體是上帝創造,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的身體,人對於身體公開於人前是會感到羞恥,當本港主流媒體日以繼夜刊登相關照片,其實正是對眾女星進行繼續羞辱的行為,當你參與購買雜誌時,亦變相支持他們的行為,使人錯誤將對方當著觀賞玩物而不是人來尊重。雖然從網上瀏覽者的角度來看,瀏覽照片是沒有問題,也沒有觸及法律,但在倫理上人則需要思考甚麼是對的事情。

  同時,在觀看不雅照片時,正是無形中羞辱對方、造成傷害對方的行為,並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作為信徒應該停止傳閱及購買有關報章雜誌。最後,梁博士表示,聖經亦教導我們不應該偷窺別人的身體,在缺乏道德教育的社會,信徒使用聖經的真理教導青少年,用聖經的真理去判斷事情是非黑白,教會亦負起社會燈臺的角色,給青少年正確的觀念。

  羅泰然牧師回應時表示,很多的學生透過互聯網得到不雅的照片,他們並不認為個人正在傳閱他人的私隱,公開彼此討論現象是令人擔憂。教會期望透過講座幫助青少年明白甚麼是不良資訊,對有關資訊發出道德判斷,並從聖經的角度告訴青少年婚姻的關係。教會亦要學習如何向青少年灌輸正確及合乎聖經教導的性觀念。面對世界不良的價值觀,教會應擔負教導工作,防止不良資訊對信徒產生不良果效,使社會因著教會的行動得著改變。讀者如欲重溫講座內容,可致電尖沙嘴浸信會(二三六九二二三七)查詢。

▲ 梁偉賢博士分享
▲ 羅泰然牧師回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