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與雙城記


2266 期(2008 年 1 月 27 日)
◎ 時事透析 ◎ 徐濟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新一期時代周刊亞洲版以「三城記」表揚香港,稱她與紐約和倫敦成為全球化典範,三城的金融網絡打造出一個「紐倫港」(Nylonkong)跨國界的超級城。《時代》的姊妹刊物《財富》曾於一九九五年以「香港之死」為題預言其回歸後將衰亡,而今年借回歸十週年說「香港死不了」,承認當年估錯了;如今事隔半年,香港更被其捧到紐約與倫敦高位,又由地獄升到天堂。本月中,傳統基金會發表「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連續十四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評分項中的投資自由、金融自由更是金球居首。

  外國的分析大都是從宏觀、西方的利益角度看香港經濟,巧言令色一番;生活在其中的港人從微觀、全體的利益看本地,倍感「高處不勝寒」。試想,今年上千億的財政盈餘中,近半是股票印花稅,而近數月股市波動與幾乎天天成交過億元現象,正好表明這大筆稅收是不穩定的、是不少「賭股」散戶的養家錢(甚至是大學生的學費錢),不值得高興。股市帶起樓市,全民即受影響,樓價租金?升,中下階層薪金往往追不上;現在連「豬市」也不對勁,基層吃「肥豬肉」過一下肥年也艱難。可見,香港的金融經濟暢旺自由,只會令有資本的、有壟斷市場能力的、有炒賣技倆的更「自由」坐大,亦造成貧富懸殊加劇,衍生民怨民憤,導致社會不安。當人人向錢看,人就甘願成為金錢動物,人文質素就下降。

  雖然專家說本世紀將是金融當道,香港「有幸」適逢其時,配合國家崛起、外資湧入,可謂萬千寵愛在一身,但正如《時代》指出:香港在文化層面仍比不上紐倫二城,而文化是留往人才的關鍵。香港很現代化,但很少文化(傳承而言),見諸形而上層次的文化素養不受重視,連現象層次的文化遺跡也分散各點,不像澳門得獎的「世界文化遺跡」集中成區那般吸引。富裕國家遊客日趨重視的文化旅遊,香港明顯輸給中西文化交匯達四百多年的澳門,這是先天不足,但可後天補救,尤其是港澳血脈早已連成兄弟,今皆是特區,實可合力打造成「雙城記」—促進彼此人民交流取經(背後有英國與南歐的文化養份)以提升人文質素。香港有現代中西融合的人文精神和器物文明,澳門有中古代、前現代中西交流的宗教氛圍(澳門天主教早於一五七六年成為遠東第一個主教區,連中日也受其管轄;基督教來華亦始於澳門,連首批教士也葬於此)。港澳這些可能被忽視的文化瑰寶,對西方遊客都有「賣點」,只待自我發現與定位。港澳雙城的文化底蘊,實不遜於紐約和倫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專題】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