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收音機仍是一部「機」


2263 期(2008 年 1 月 6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數碼電視廣播成為港人茶餘飯後話題之時,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卻選擇沈醉於一個個發聲的小盒子中,為這些埋藏著集體回憶的收音機茶飯不思,更花了年多時間成立全球首個華人無線電與收音機愛好者組織。」

《明報》30.12.2007

  這時代竟然有人如此醉心於古老的收音機,成立協會去互相交流,就如仍有教會團契聚會時堅持採用厚甸甸的聖詩本,不肯讓電腦投影機完全取代印刷詩本,可謂其志可嘉。

  「收音機」對新一代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好像石器時代的古物。為甚麼要用一部「機」來聽電台廣播那麼out呢?我們不是已經有MP-3、電子手帳、手提電腦和手提電話等等來聽廣播嗎?惟偏偏仍有人著迷於六、七十年代真空管收音機和無線電接收器,原因正如該協會主席所說:「只因為它是我兒時最大的娛樂,收藏收音機就如收藏一個個回憶。」

  六、七十年代電視仍未普及,更加是一種奢侈品,一般家庭只可以擁有收音機。早期的收音機還是「有線」的,只可以接收麗的呼聲電台;稍後才有「無線」或「原子粒」收音機,但要伸出一條長長的天線,才可以接收到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的廣播。那年代的孩子很鍾情和著迷於收音機,覺得它神奇莫測,一位現時已年屆中年的收音機迷如此憶述他七歲大時如何邂逅這「至愛」:「那是一台礦石收音機,我們要跑到天台,把天線繫於鐵絲網上才能接收廣播,看到它細細盒,但會發聲,我便覺得很好玩。」到他十四歲時,更把一年儲蓄全花在人生第一台收音機上,「它是一台南京出產的收音機,要自行組裝零件。」

  今天已經很少家庭擁有收音機了,頂多在廁所窗沿放置一部小小的原子粒收音機,以調劑一下如廁的寂寥。正如很多教會,早已把印刷詩本鎖到儲物室,甚至當作廢紙棄掉了。《普天頌讚》、《青年聖歌》、《培靈詩選》等等,裡面有優美的文字、感人的旋律、精練的神學、完整的信息,但只因為盛載它的媒體被視為不合時宜而棄如敝屣,可說是十分可惜。

  其實重要的不是媒體或工具的形式,而是內容與內涵,正如收音機黃金時代的鍾偉明、尹芳玲、林彬、Ray Cordeiro,其聲其意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風格。今天許多人只懂追逐潮流,不懂分辨優次好壞,此為時代的悲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特刊】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