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紀念行
 思念屬靈偉人體驗宣教精神


2247 期(2007 年 9 月 1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主辦的「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紀念行」活動,剛於九月八日假聖公會聖士提反堂舉行。當日有二百五十多位信徒參加,聚會由聯會執行董事會顧問李志剛牧師從屬靈的層面描述馬禮遜牧師的生平、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尹耀全博士介紹香港大學馬禮遜特藏。

  李志剛牧師以「屬靈偉人馬禮遜牧師」為題,從屬靈偉人角度體會馬禮遜的成就,分別從蒙召、敬神、祈禱、讀經、愛人、事奉、傳道、使命等八個角度體會馬禮遜牧師屬靈生命偉大之處。

  李牧師表示,第一點「為蒙召悔改獻一生」(蒙召),馬禮遜牧師昔日經歷過放蕩的生活,並遠離上帝。及後他卻願意悔改並蒙召來華宣教,為主使用。第二點為「敬神力學智慧添」(敬神),馬禮遜牧師只有中學的程度,受到不少學者對他在學術上素養的質疑,但是在他的著作中顯示了在文學上有深厚的學識。第三點為「凡事禱求有遠象」(祈禱),馬禮遜來華時,當時中國的環境對宣教士來說,並不容易生活,他依然在苦難中祈禱。第四點為「譯經播道立基恆」(讀經)馬禮遜在翻譯聖經時,需要長久的閱讀聖經,並思考經文的意思。此外,今日使用的和合本聖經,亦是出自馬禮遜聖經的翻譯系統。第五點為「精誠愛人受景仰」(愛人)有人說馬禮遜牧師為人難以相處,事實上馬禮遜來華時,曾接觸不少的人士,包括廣州十三行的歐美商旅。在此證明馬禮遜為人正直及侍人以誠,在他死後有歐美商人願意為他立碑紀念。第六點為「功德言行成器宏」(事奉)馬禮遜來華後,將福音傳向華人,使今天的中國基督教會,建立華人的教會,並使歐美的宣教士投身來華宣教,並將聖經翻譯成中文,使聖經得以在華人地區得到廣傳。第七點為「含苦開荒為先導」(傳道)在十九世紀的中國的環境依然是充滿了危險性存在,他依然不受環境的影響而來華傳揚福音。第八點為「生死度外中華心」(使命)他願意為主傳福音緣故獻上生命,並願意將個人的生死置於道外,將生命獻上為中國人傳福音的事工。

  李牧師表示,這次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紀念行,主要目的紀念這位屬靈偉人的蒙召、敬神、祈禱、讀經、愛人、事奉、傳道、使命的見證。提醒在座信徒要飲水思源,紀念「上帝之源」,上帝呼召馬禮遜之源。並要向上帝感恩圖報,上帝使用馬禮遜建立中國的教會。今天的信徒應以感恩的心來,向上帝作出蒙召、敬神、祈禱、讀經、愛人、事奉、傳道、使命的圖報,成為感恩的人。

  尹耀全博士分享時帶出馬禮遜特藏的一段歷史,昔日旅居廣州十三行的歐洲商旅,於當地建立圖書館,當時廣州十三行就有兩個圖書館,其中一個是東印度公司所設立的圖書館。及在一八三四年後,東印度公司失去在華的專營權,亦使當時的圖書館失去館址。直到馬禮遜牧師逝世後,當時的人為紀念他對教育工作的貢獻,於一八三八年成立了馬禮遜圖書館,圖書館擁有三千多本藏書,並由馬如漢擔任館長。鴉片戰爭使旅居十三行的英國人離開廣州,因此圖書轉移到澳門大三巴。在一八四一年時,第一任港督於摩理臣山建立教育會圖書館。在一八四八年時,受到颱風吹襲,使當時圖書館受到破壞,及後政府在當時第一代大會堂提供館址。直到一九一四年,圖書館將藏書送贈給香港大學。到了一九四五年時,日本人侵略香港,圖書館受到戰爭影響,引致有人來圖書館打劫,幸好當時的館員願意獻出個人的財物,使館內的收藏得以保存。尹博士指出,從十九世紀馬禮遜的特藏是透過一連串的奇妙帶領下,有關的收藏才得以保存到現在。

  崇拜後信徒沿聖公會聖士提反堂,步行至香港大學圖書館西文珍本書室參觀馬禮遜特藏,及後轉乘旅遊巴士到達香港大會堂低座參觀聖道東來聖經事工展覽。整個行程於下午六時順利完成。有參加者反映,此行可以捕捉到先賢宣教的行蹟,體驗蒙召傳道的精神,今日的活動更可以成為眾信徒的集體回憶—憶主愛,承使命。(另有相關內容刊於第六、七、八版)

  又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委員、宣道出版社社長許朝英先生特別為馬禮遜來華紀念行製作了一式三款的藏書票,贈送給該活動的參加者,同時保留一部分藏書票捐贈給《基督教週報》。有意洽購者,可電二三三七四一七一與本週報聯絡,所有收益將捐助《基督教週報》發展文字事工。


▲ 超過二百五十多位參加者在聖士提反堂崇拜。

▲ 崇拜講員及主禮嘉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