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是重要的環節


2245 期(2007 年 9 月 2 日)
◎ 交流點 ◎ 陳一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日香港掀起「神童熱」,先有十四歲的何凱琳被破格接納為中大醫科學生,不足三天後,另一位九歲的沈詩諘亦被浸大吸納為數學科的學生,並為他度身訂造設計五年的學士與碩士課程,剎那間,坊間談論神童的話題十分熱切,一時無兩;更有不少父母關注自己的兒女是否亦屬資優學生?

  當然,香港作為學術自由及教育樞杻的大都市,必然吸引國際學生的興趣(過往本地大學收納的外地生亦為數不少);連國內不同省市的年輕人對香港大專教育也趨之若鶩,再加上「神童」效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爭相入讀本港大學之熱潮,還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日子,這無疑隱藏著有「危」有「機」的實況,視乎香港政府長遠教育政策能否配合未來發展的需要,當然,每所大學的獨立教育方針亦須產生良性的互動教育挑戰。

  目前出現的幾位年輕大學生,年齡與其他大學生相差逾八年至十年,無論從生活、心理、心志、情緒及社交等範疇來看,均令人擔心他們能否適應大學的生活與課堂學習,又或因著他們現身課堂,與其他大部分年長同學切磋學習時,會否影響正常的學習步伐呢?雖有許多未知的情況,但最重要的是悉心教導,在定時的檢討與綜合的過程中,作出靈活的調整,培養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與思維的啟發,這樣一來,令「神童」與其他大學生可以彼此更快融為一體,共同學習。

  與此同時「神童」的家長亦扮演著不可或缺之角色,他們的關懷陪伴、交談、鼓勵與指導對成長中的「神童」尤為重要,他們的「身教」,「言教」對孩子們影響至大,以教會界為人熟悉的何仲柯醫生夫婦為例,他們擁有四名資優孩子,均在九至十二歲入讀大學,現今兒女們皆自立成材,不但學業成績彪炳,且在教會及社會裡積極貢獻他們的恩賜才幹、流露榮神益人的見證,可見資優兒童也像一般人的需要無異,悉心栽培與關懷是成長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也期盼教會也能推動優質的培訓與栽培事工、提升人們生命的質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