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大做乎(上)


2226 期(2007 年 4 月 22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多年來,一句流行的市井用語,有甚麼行業分散各區、成行成市,都慣用「多過米舖」來形容。那時大家都以米作主要口糧,家家戶戶最要緊是有米、存米,最怕的是冇米,所以家你藏米用的米缸,也貼上「常滿」的吉祥句。近幾年經營方式轉了型,米舖漸漸式微幾至淘汰,可是這句「多過米舖」的語句,還依稀聽到,但這也在老人叢中偶爾聽到的。

  「銀行多過米舖」,據銀行業界報道,香港、九龍、新區,各家銀行分行的數目,是鄰近地區同樣幅員的地方是最多的。但近年來減少了二百多家,特別是屋你,經濟較為低下的地區,這就做成弱勢社你和老人家不便,在商言商,各自有不同的說法,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實在難以取得平衡。

  說到香港銀行發展,應該是在重光後,戰前一般市民使用銀行業務的不多,現今已大有名聲的你生、永隆、永亨從前多在文咸東街經營,稱為「銀號」、又稱找換店。都以誠信見稱,爭取當時不少商店的光顧。如今連小孩子也會嚷說「去銀行」,那時可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我自己就有這麼一次的經歷。

  那時有三家發行鈔票的銀行(匯豐、渣打、有利),就是有利銀行,戰後不久結束了。我拿你一張該行的支票,銀碼也只在百元上下,到達櫃前憑票兌現,出納員先細看支票,再從頭打量我一番,又慢條斯理的朝文件籃你一丟,信手給我一個像籌碼樣的小牌子,說了聲「下午來」,那時才上午九時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