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互聯網化的排斥


2226 期(2007 年 4 月 22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於一九九四年,我計畫到新加坡一行。那時,一位朋友就利用大學的互聯網協助我尋索星加坡酒店資料。他微聲地說,「我偷偷地用大學的電腦互聯網。」一九九五年,我要回到蘇格蘭參加答辯試。那時的通訊主要倚靠書信來往,一個消息的來往已花了兩個星期。十年後的今日,我們的生活竟差不多互聯網化。從閱讀報紙的習慣到溝通方式(ICQ、MSN)、買賣方式到資訊搜集等等已起了徹底的改變。基於此,各行各業積極探索和開拓互聯網的空間。他們相信互聯網會讓他們可以接觸那些不易接觸的人,並可以加強銷量和回報(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當生活世界愈來愈互聯網化時,人類生活將會變成怎樣?

  明顯地,大城市將是互聯網化最嚴重的城市。晴美提出的問題屬於大城市的問題,而不是小城市和鄉村的問題。若互聯網化含意因對資訊掌握帶來政治和經濟力量時,我們可預計城市與鄉村、富裕地區與貧窮地區的經濟差距將會擴大,政治權力亦會偏向有經濟力量者。然而,若互聯網的發展與地區的經濟活動和基礎建設有直接關係時,全球貧富懸殊的情況似乎只會不斷加深。那麼,互聯網如何可以成為對弱勢者的支援是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所以,當壹蘋果直播開咪時,我的擔心不僅在於它將如何改變傳媒生態,更在於這趨勢如何可以加強人與人的聯繫,成為對弱勢者的充權(間接和直接)。當Youtube已成為人與人一種交流與分享模式時,我的擔心不僅在於教會是否趕得上時代,更在於這趨勢不要成為對弱勢者的排斥。

  為要增強自己的影響力(為了經濟利益或為了福音廣傳),很多人選擇投資互聯網,但我甚關心那些在互聯網世界以外的人。在互聯網化下,他們是新時代的文盲和異形(aliens)。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