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關注社會貧富懸殊問題
給貧窮的人一杯涼水


2215 期(2007 年 2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關懷貧富懸殊的差距,推動教會關注貧窮問題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於一月二十五日,舉行「教會為本」社區新一代成長嚮導計畫教牧長執分享會,由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蔡元雲醫生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系副教授陳清海博士分享;香港宣教會恩基堂陳佩芝牧師及基督教會活石堂九龍堂王少勇傳道回應;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女士介紹計畫,百多位教牧同工參加。

  蔡元雲醫生分享時表示,香港是一個大城市,依然出現貧富不均的情況,做成很多結構性失業出現,加上教育制度不完善,每年公開考試後,出現很多無法供讀專上課程的青少年,當中貧窮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以領綜緩為人生目標。

  蔡元雲認為,時下的青少年無論在家庭和社會上,都是缺乏模範及生命學習對象。成長嚮導計畫概念正是建立青少年的生命,精神上讓青少年跟隨耶穌為目標,資源上亦由政府的支持。並期待教會能用合一的見證,用生命影響生命,去建立貧窮人士的需要,面向貧窮就等於面向耶穌。

  分享成長嚮導計畫時,陳清海博士表示,為甚麼教會要帶頭推行成長嚮導計畫,因為教會擁有豐富培訓的青少年經驗,並有長遠持續的培訓給青少年。同時,教會也需學習善用不同的資源來支持推動服務。

  他認為成功的成長嚮導計畫的特色,首要條件為成長嚮導的義工必須經過嚴謹的選擇,並要有支援的督導師從旁協助義工。同時要成為義工,必須一個月與孩子有三至四次的接觸及得到其公司上司的同意。此外在要每個月參加嚮導的晚會來分享嚮導計畫的感受及需要。在每次的活動中,都要有集體和有主題的元素,使少年在集體的活動中有所學習。此計畫大更加需要有少年人的家長和學校支持及鼓勵,最後要有一個監察和研究的制度,來監管有關的活動。

  回應過去參加工福所安排的「大哥、大姐一杯涼水」關懷行動時,陳佩芝牧師指教會的青少年在這個計畫中學習到如何與孩童相處,這個計畫也改變部分孩子的生活態度,並有部分的家庭願意參加教會的恆常活動。透過活動也讓教會接觸到有需要貧窮的家庭,傳揚上帝的愛給他們。

  九龍活石堂傳道王少勇回應時指出,教會也接受工福所安排的關懷行動,並在教會開辦成長小組,使輔導與組員有良好的溝通。他們在過程中發現許多孩童缺乏溝通的空間,成長小組成了他們對外溝通的平台。教會並提供配套及跟進關懷背後的家庭,去了解孩童的需要。他也認為參與此計畫時,教會因缺乏專業的知識去應付個別的個案。

  談到成長嚮導計畫時,余妙雲女士指計畫是以教會為重心,讓基督徒用一年時間,以同行者的角色陪伴少年人成長,提供德、智、體、群、美、靈的關懷和培育。此計畫的對象以低收入家庭少年、高小級學生至初中級學生低為主,並會在各區成立區域統籌機構,第一階段以深水埗、油尖旺、觀塘和東涌等區為目標,期待能邀請五十間教會,並二百位成長嚮導,帶領二百位少年。同時也招募四十位支援督導師,來支援成長嚮導的需要。

  談到成長嚮導的要求時,余妙雲表示只要年滿二十一歲或以上的基督徒、並由教會牧者或是工作上司推薦。每月定期接觸少年四次或以上,並提供學業、生活、靈性的指引及支持,建立少年人的生命。

▲蔡元雲:「面向貧窮人,就等於面向耶穌」教會需要伸出援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雲彩見證】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