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聖詩與現代聖詩的分別


2196 期(2006 年 9 月 24 日)
◎ 專題專訪 ◎ 吳秉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引言:

  自從基督教從西方進入中國後,中國教會一直都倚賴著帶有濃厚歐美傳統色彩的翻譯聖詩,對於本土詩歌創作的需要變得可有可無,更遑論提倡及鼓勵信徒們去創作。因此,在今日中國教會的詩歌集中,我們可以找到中國信徒創作的詩歌,雖不致於寥寥可數,但絕對是為數不多的。幸而仍有一些創作人,不問成果,願意默默地努力耕耘,為新一代的創作人,奠立了創作基礎和模範,實在值得我們欽佩!惟這些創作,大部分都是仿效西方古典音樂及傳統聖詩的風格寫成,只有小部分選用中國民間音樂。但7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及香港城市民歌在兩地興起,觸發起新一代基督徒創作人採用這類的音樂在聖詩創作上。與此同時,香港粵語流行歌正值風靡全球華人社區,香港有一班信徒創作人創新地以粵音聲母填寫歌詞,甚至大膽地把流行音樂的曲式與風格用在創作上,他們的作品深受粵語教會信徒歡迎,帶動了現代聖詩創作運動。延至今天,從事聖詩創作的機構如雨後春筍成立,將中國現代聖詩創作帶進一個前所未見百花齊放的現象。

  不幸的是,現代聖詩運動的興起正向著一向被視為有正統地位的傳統聖詩衝個正著,甚至現代聖詩將取代傳統聖詩的聲音此起彼落,使傳統聖詩的倡護愛戴者擔心不已;也有因兩者意見不一令教會領袖們產生分歧或分裂。其實這是非常可惜的。我相信這兩類聖詩實各有風格和特色。若能抱著開放的態度去接納、處理及使用這兩類聖詩,相信必使教會弟兄姊妹們得到最大的好處,榮耀神。

  

  究竟傳統的聖詩與現代聖詩有何分別呢?

  詩歌題材:

  傳統聖詩內容非常豐富,題材多涉及聖經的真理及神學觀點;而現代聖詩內容則較簡單直接,題材多以感受為主,不常見有長篇大論地去分析神學觀點或聖經真理。

  傳統聖詩大部分都是源於歐洲大陸,是宗教改革時期的作品。當時馬丁路德銳意把聖頌歸還給會眾外,更進一步以聖詩教導聖經真理及神學知識給廣大的信眾。因為當時教會甚少或甚至禁止信眾查考聖經,以致一般信徒的聖經基礎十分薄弱,促使馬丁路德把握任何機會把真理教導信眾,當然包括使用聖詩吧。這是絕頂聰明的做法,因為當一些似乎很艱深難記的真理譜上旋律時,信徒就能唱得朗朗上口,聖經真理就不知不覺地被念熟了。不過,因為時代的轉變,現代信徒比他們有福得多。我們現在可以隨時隨地研讀聖經、參讀神學課程,所以用聖詩來教導聖經真理的需要似乎變得沒有那麼重要。現代聖詩的題材範圍也因此而拓闊了很多。除了真理題材外,還涉及許多信仰生活的點滴及感受,使信徒更切身地全情投入詩歌當中,達到「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的果效。

  歷史考驗:

  現教會沿用之傳統聖詩大部分都是宗教改革時期至廿世紀初期的作品,它們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淘汰又淘汰所剩下來的。因此,大部分都是精品,絕對是教會的寶藏。現代聖詩就只有幾十年的光景,還需待時間的考驗。這樣,現代聖詩的質數一定比傳統聖詩參差得很多,它們必須經過淘汰的階段,才把上乘的作品留下來。但請勿忘記,傳統聖詩於作成的年代也曾經是不折不扣的「現代聖詩」呢!有不少差劣的作品已經被淘汰了。

  歌曲風格及旋律:

  論聖詩的風格,一定不能脫離每個地域與時代的音樂。傳統聖詩多以歐陸古典音樂作成,曲式多以工整的讚美詩(ANTHEM)為主;而現代聖詩風格則以西方讚美詩(PRAISE HYMN)的曲式為主,也有以個別地方的民謠及以流行曲譜成的讚美詩。至於旋律方面,傳統的聖詩節拍雖然較簡潔,但旋律常見偏高,超過一般信眾所能唱的,使會眾未能唱得投入。也因為它們都是較古典及傳統,所以不為一般時下信眾容易接受。因此,一般會眾覺得傳統聖詩較難學習,更遑論唱得投入及開懷。現代聖詩的旋律大多數是動聽的,容易上口及投入。現代聖詩如此被受落,並不無理由的。

  既然傳統與現代聖詩各有其特色、優點及效用,我們必須懂得把它們的長處發揮出來,以幫助弟兄姊妹更容易學習及投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必須以傳統聖詩多作教導聖經真理,以補現代聖詩內涵的不足。因此我十分鼓勵傳統與現代聖詩並用的。正是雙劍合壁無往而不利的。

  傳統聖詩的旋律多數偏高,我們可以把它降調來遷就會眾的音域,令他們無須太吃力便可開懷大唱並投入。

  倘若你的會眾多數是青年人,可考慮把傳統聖詩的編曲現代化或流行化,讓他們也能欣賞到傳統聖詩豐富之處。除編曲需現代化外,傳統聖詩的歌詞對習慣聽粵語歌的信徒亦是一種障礙。因為傳統聖詩歌詞只顧及翻譯而並沒有考慮粵音聲母與旋律的配對,坦白說,很多時亦沒有考慮普通話聲母的配對。倘若要讓青年一代更容易接受這些傳統聖詩,我們必須重新以粵音聲母翻譯。我了解這是非常困難及費時的,但我和一班同工正努力作這事,也成功翻譯了〔奇異恩典〕(四節)、〔主恩何信實〕(三節) (舊名:你信實何廣大)等十多首膾炙人口的傳統聖詩。

  倘若你的會眾喜歡傳統及古典音樂,可考慮把現代聖詩以古典方法彈奏,或編成傳統四聲部歌譜給詩班獻唱,使會眾們也能認識現代聖詩。

  神的確給了教會一種非常有效、有感染力而且豐富的工具 - 聖詩給我們使用。聖詩並不是一件純藝術品,更不是一套音樂教育的理念或教材,而是一種叫我們彼此教導、互相勸解以至心被恩感歌頌神的工具。但願我們多用聖詩來達成保羅的吩咐「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三16)。

  

  

  何謂聖詩,聖詩的內涵

  鄭翰龍

  

  詩以載道

  「聖詩」是指適宜在教會使用的詩詞歌曲,不論其年代類型風格與長短。聖詩和聖經同是教會崇拜和信徒靈修的重要工具。聖經是上帝的道,是上帝對人的訓詞,指示人應有的信仰生活。聖詩則是對上帝的讚美,反映人在信仰生活中的喜樂見證。詩以載道,聖詩乃是基督徒信仰的真理反思與細嫩感覺的流露。

  信徒忽視聖詩,這是很可惜的事。在歌羅西書三章十六節和以弗所書五章十八至十九節,保羅教導了聖詩的規格與用法。他吩咐信徒應「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也要「被聖靈充滿」;然後從各種類型的詩歌「詩章、頌詞、靈歌」中選用,目的是「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同時也以「彼此對說,口唱心和」方式來表達這些詩歌。

  

  聖詩的類別與規格

  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詩章(Psalm)、頌詞(Hymn)、靈歌(Spiritual Song)」的規格型式有多重意義的看法。有的認為「詩章」是指新舊約聖經的詩篇歌謠經文,篇幅最長,格式當然是希伯來詩的形式。「頌詞」短些,是歷代信徒用各地各民俗的詩歌體裁,表達信仰與真理;「靈歌」則是信徒靈裡感動的自由流露,不拘一格,也是最短的。

  詩歌可頌可唱。「詩章」原文是以手撫琴而唱;唱頌「頌詞」可用或不用樂器伴奏;「靈歌」則是靈裡的歌唱,多是無伴奏的。另外更有人引申出詩歌唱頌的對象,「詩章」是對上帝唱述說神的屬性與作為,「頌詞」是對基督唱,感謝祂的救贖,「靈歌」則是向聖靈唱的,是一種心靈與誠實的契通。

  凡此種種,都是想指出基督教聖詩,無論從歷史、篇幅、對象、方法與風格而言,都是豐盛無比,因神是配得我們用「各種智慧」來讚美的。

  聖詩的內涵

  一首聖詩,表面上是有一定字數格律與音符的歌詞與樂譜,但卻包含了許多音樂、文學、教義、歷史的元素。一本編輯嚴謹平衡的詩集,除了用作敬拜讚美,儀禮靈修外,更是音樂、文學、神學與歷史很好的基礎教科書。教會詩集輯錄了中外(翻譯)不同時期聖詩的文學與音樂風格,背後更蘊涵了教會與世界歷史掌故。

  唱頌聖詩可以吸納文學修養。文學語言中有音響(平仄聲調)、色彩(排比格律)、浮雕(修辭佈局)等。詩是用精練的語言來雕塑描寫的文學藝術,以最集中、概括、有力的手法來表達感情與思維。我們若用中英對照的聖詩集,特別能體會這些優點。

  唱聖詩可以增廣音樂知性與感性。音樂的節奏韻律、節拍休止的緩速、旋律聲調抑揚、和聲色彩格調,樂器音色的變化,唱頌方式是「彼此對唱」或「口唱心和」,都使唱與奏的人迴響著生命的動力。同一首聖詩,用不同的方式、風格、伴奏與歌唱技巧來唱,感受是變化多端豐潤無比。我們若擁有一本有樂譜伴奏的詩集,就更能領會個中美妙。

  文以載道,樂以傳情。教義神學聖經真理,在文學與音樂合璧之下,有喚醒人們理性與感情的力量,也發揮了最大的說服力和強旺的感染力。事實上一本編輯周全的詩集,就是一本簡要的教義與教會歷史教本,幫助我們去認識聖父、聖子、聖靈、聖徒、聖教會,這五個範疇的信仰與見證。聖詩中有現代與歷代聖徒的見証與屬靈心得,有不同信仰與靈性的深度,唱聖詩是「聖徒相通」的最具體的表現,把古代與現今連在一線。我們唱詩歌,若能不淆於自己喜好風格與認識內容,在聖靈的幫助下唱未識之歌,必然能跳出屬靈上的心繭,進入心靈深處,與神的相會,與人相通。

  

  運用的智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唱聖詩也如是。以聖詩「彼此對唱」、「口唱心和」、「互相勸戒」,是指出了在教會裡一起唱聖詩,有融和合一的美妙效果。唱聖詩有守望的作用,有合群的效果,有教導的功能。對牧者而言,聖詩是一種牧養群羊,帶領方向的好器皿。一首聖詩的好壞受歡迎與否,故然與詩歌本身的內在構思有關,但時空配合得宜,帶領得法精彩,更是重要的關鍵。我們當用「各樣的智慧」以誠以靈來運用聖詩,達成「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並愛人如己。」這最大的誡命。

  教會今後若能幫助信徒,提供機會,欣賞分析研究聖詩的音美形美意美,從而開拓歷代基督教聖詩的寶藏,享受其中唱頌的樂趣。這些屬靈材料,不但觸動了信徒自己的生命活力,幫助他們明白事奉的深度和廣度,有一日,如以賽亞一樣,他們將以行動回應神事奉的呼召。

  

  創作詩歌的心路歷程

   西伯

  西伯從來不敢承認自己是音樂人,我未曾受過正統音樂訓練,最正統都只是中學時上過的音樂課,究竟學曉幾多?樂理有幾通?我也答不了你。寫歌,對我來說,完全是靠直覺、感覺。假如西伯身處上幾個年代,我大概不可能有「資格」寫詩歌。因為愈是「古代」,愈是要求嚴格:寫歌的不是莫札特的級數,便是巴哈的水準;填詞人隨意點名,都是音樂家又或是神學家。平信徒可以發表作品,屬極少數。

  時代變遷。西伯初出道時,香港的基督教音樂已經翻過幾個浪潮。ACM、城市旋律、凌東成、陳芳榮、劉諾生等等的出現,已經為我打造了一條直路,一個理想的平台。到我發表音樂的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在「影音使團」當義工,正式公開發表我的第一首作品),已經沒有詩歌世俗化、傳統好還是流行曲式好等神學和喜好上的爭論,再沒有甚麼「捍衛傳統」、「你死我活」的激辯;即或談論,亦只會來得心平氣和、正面。這樣的基礎與環境,對我這種平信徒無師自通經常破格純粹興趣班出身的自稱創作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好時機。

  或許說到這裡,你還未知道我這位創作人是誰。蒙上帝恩,這位不才,最初為「影音」寫了多媒體福音製作《最後通牒》的主題曲《風雨飄搖》。對不起,你可能連歌名都未聽過呢!「風雨飄搖,人在雨中翻飛......」可有印象?

  往後多年,發表了多首詩歌,直至一首較為人熟識,便是《全因為你》,寫的是金像影帝喬宏叔的故事。回想當年,很快便寫下第一句:「常言道:『人生像演戲。』回看這生精采,因有你。」看喬叔的一生,何嘗不像「演戲」?寫這首歌時只有一個簡單但十分重要的概念:人生豐盛與否,只有一個重要關鍵:耶穌。於是「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你令我生命從空虛化做傳奇。」就成了全首歌的中心主題。這歌也如戲,戲劇地,很快被傳開。佈道會有人領唱、崇拜有人領唱,結婚有人獻唱,連安息禮拜都有人用。今天,這首歌最少有八個演唱版和兩個純音樂演奏,始料不及!

  之後,敬拜短詩急速興起。感恩的是當時已在「基恩聖樂」全職事奉,架構上,正正是神召神學院的一個部門。隔壁便已是課室,沒有理由過門不問!當楊天恩牧師要開班教「崇拜」,即報名上課。《因主的名》、《高唱入雲》、《神坐著為王》等詩歌,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了。

  零五年。西伯接受「真証傳播」的邀請,為其下的福音電影寫主題曲。其實,寫主題曲,有一定難度:主調子要配合主題、氣氛,歌詞要寫出故事的重點;最難的(這純粹是我寫主題曲的自我要求),是既要「附屬」於那個製作,亦可以獨立於那製作。換句話說,即使電影落了幕、節目已經停播,歌曲仍然能夠自我生存下去。《全因為你》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寫了多年,還可以在不同場合中再用(多環保呀!)。後來再為「影音使團」寫的福音電影主題曲《同行》及《上帝聽禱告》,亦算是成功例子罷。

  我已經說過,我實在不是甚麼音樂高人,但只要有機會好好地運用上帝給我的恩賜來事奉上帝,西伯大概都不會推辭,「膽粗粗」的便開始執筆創作。

  又是曲折的人生。今次,我用了「遇見神」這個與「全因為你」異曲同工的主題,我寫著寫著:「人心粉碎像微塵,無言流淚,滿身抖震 ...遇見神,被擁抱,再得起身!......人能遇見神,是福氣,最終高飛。」完成後,乾脆把這曲命名為《遇見神》。

  由「遇見」到「擁抱」,到「再起身」,是一個進程。創作人寫歌,隨著時間、學習與經歷而演變,同樣是一個進程。今年九月,自己將會與「共享詩歌協會」的同事及義工們遠赴加拿大作巡迴佈道,名為《耶穌.抱抱》。這次我寫了一首新歌,作呼召用,名為《抱擁》。經過這二十多年來創作詩歌的日子,我有一個小小的結論:教人親近耶穌基督,不是大條道理,不是如何強而有力的佐證,不是寫歌技巧如何了得,而是人能否、願意否張開手,與耶穌接觸、抱擁。

  不需把心意假裝,不需擔起百斤重;

  不需佯裝心花放臉容,原來心極痛!

  不需痴痴的去等,不需慨嘆夢中尋。

  只要伸手觸碰,奇妙便發生!......

  

  

  

  略談優秀的聖詩歌詞與作者

  陳贊一

  

  聖詩在基督教佔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差不多每次教會聚會,不論是崇拜、團契聚會、佈道會,抑或培靈會等,很多時候都會唱聖詩。聖詩差不多可以說是信徒生活的「日常食糧」。正因為聖詩是信徒生活的「日常食糧」,所以聖詩的優劣對信徒的影響相當大—優秀的聖詩會提升信徒的屬靈生命,就如一些有益的食物會令人更加健康,反之,不是優秀的聖詩就如那些沒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一樣,對人健康沒有甚麼好處。

  優秀的聖詩就彷彿是那些又有營養又好吃的食物,能夠令信徒愛「吃」而又對他們的靈命有益的。然而,怎樣才算是一首優秀的聖詩呢?聖詩由音樂與文字兩部分組成,文字部分筆者稱之為「聖詩歌詞」。由於筆者以創作聖詩歌詞和教授聖詩歌詞創作為主,所以筆者會集中在聖詩歌詞部分表達一點意見。

  一首優秀的聖詩需要音樂與歌詞結合得好,無論是先詞後曲或先曲後詞,詞與曲的意境、情調、韻味等都要配合得宜。另一方面,一首優秀的聖詩歌詞其實也是一首詩詞(歌詞與一般詩詞的分別在於合樂與不合樂,而聖詩歌詞與非聖詩歌詞的主要分別是在內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

  怎樣才是一首優秀的詩詞呢?筆者同意王國維所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一矯揉裝束之態。」(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濟南:齊魯書社,1982,頁11)就是一首優秀的詩詞。

  當一首聖詩歌詞能夠符合王國維上述所說的,而又能夠與音樂配合得好,它就是好吃的屬靈食糧。如果一首聖詩歌詞一方面符合真理,另一方面有屬靈的深度,能夠提升信徒的靈性,幫助信徒的靈命成長,它就是有益的屬靈食糧了。然而,怎樣才能產生一首優秀的聖詩歌詞呢?沒有優秀的聖詩歌詞作家就很難有優秀的聖詩歌詞出現,有優秀的聖詩歌詞作家出現,就比較有機會產生優秀的聖詩歌詞。

  怎樣才有優秀的聖詩歌詞作家出現呢?第一,有恰當的培訓「課程」。恰當的培訓「課程」應該包括在詞與曲結合上的訓練,在文學上的訓練,在神學上的訓練和在靈修上的訓練。

  雖然聖詩歌詞在信徒的靈命上很重要,綜觀在華人的基督教會裡,能夠結合上述四方面去培訓聖詩歌詞作家的地方委實不多。當然,就是有能夠結合以上四方面去培訓的地方,信徒是否願意委身以創作聖詩歌詞去事奉上帝,以致肯接受上述的培訓呢?據筆者的觀察,這類信徒可能不多。

  為甚麼只有那麼少地方以上述四方面去培訓聖詩歌詞作家?為甚麼不是有很多信徒願意委身以創作聖詩歌詞去事奉上帝以致肯接受上述的培訓呢?箇中原因,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