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書展」到「基督教坊」的反思


2193 期(2006 年 9 月 3 日)
◎ 文林 ◎ 思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書展舉行期間,傳媒不停的報道︰「入場人次六十八萬再創新高!」、「業績普遍有10-20%增長,教參及兒童學圖書增長最多,超過20%」等等,人流、銷售額、甚至暑期短期就業機會上升了多少,不知不覺間竟成了一個書展成功與否的指標!

  書籍本是心靈的食糧,其價值並非一堆數字所能衡量。就是坊間報章也有不少人評說現在的「香港書展」已失卻了其意義所在︰擠迫的人流令展覽變成了年宵墟市般,大量名人與精品充斥更令「書展」名實不符。為爭取大量人流,不惜提供半價、免費的優惠、甚至夜市,作者和美男美女的海報更充斥四處,賣相片、賣精品的鋒芒更勝賣文字圖書等等。

  當香港書展內促銷的手法層出不窮,利用各樣不相關的商品作招徠,目的在鼓勵消費文化的同時;基督教坊內亦除了展示傳統的書籍以外,也有T-恤、水壼、咕(口臣)、貼紙、水晶等貨品在進行促銷活動。這是否意味著基督徒讀者群口味的轉移,其興趣旨在追求商品而不再是閱讀好書?抑或是基督教文字事工機構也走上了同一條追求銷售數字的路,為迎合現代人對物質的追求而自貶身價,忽略了原先確立的異象與使命,忘卻了其鼓吹的重點事工是否對「屬靈的閱讀文化」有所幫助?

  香港書展本來是一個「共同展示基督教的優秀出版物,推廣基督徒的閱讀風氣,向大眾介紹基督教信仰與文化」的平台。作為基督教文字工作機構,理應把握機會,提供更多優質的書籍和刊物,合力推動有深度的屬靈閱讀文化,以滿足人心靈的真正需要,造就培育更多在不同崗位上榮神益人的屬靈生命。

  今年夜書市開放到凌晨二時,居然仍有相當的人流,而明年大會將考慮通宵開放,這是我們極不願意見到的現象。到底哪些信徒會衝著現代人的趁墟熱潮,需要在週六通宵達旦的選購書刊?教會的牧者和傳道同工,會否因擔心其會友在主日出席崇拜時欠狀態而有所回應?作為參展者除了積極配合大會之外,亦應有基本的立場和原則,作出適當的回應,畢竟「推動健康的屬靈閱讀文化」、「推動健康的屬靈生活」和「建立健康的屬靈生命」,都是我們應重視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