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偉大-兼談黃國彬先生譯註的《神曲》


2139 期(2005 年 8 月 21 日)
◎ 文林 ◎ 容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神曲》雖是長篇鉅製,各種各樣的細節多得叫人眩惑,其構思卻準確得像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但丁有非常罕見的本領,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局部,而又不忽視整體:每一事件、每一角色,在他的筆下都能按本身的需要發展,同時又為整體效果服務,而且恰到好處。這部作品愈是細讀,其輪廓就愈見清晰,其呼應就愈見精微,其高潮也愈見細密。

  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格耶里(Dante Alighieri)大概在一三二一年寫成,世界文學史上堪稱第一的偉大古典長詩《神曲》(la Divina Commedia)。詩長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分為三篇,即《地獄篇》(Inferno,有三十四章)、《煉獄篇》(Purgatorio,有三十三章)以及《天堂篇》(Paradiso,三十三章),共一百章。《神曲》的要旨是歌頌上帝的三位一體,因此詩人自創三韻格(terza rima)的押韻方式,每三行自成一個單元,韻格為aba,bcb,cdc。意思是每一單元的第一行與第三行相押,第二行與前一單元的第三行、後一單元的第一行相押;每一章的末行只與倒數的第三行相押,就像每一章的第一行只與每一章的第三行相押一樣;開始和結束,如同鏡中影像般相互映照,形成中外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均衡對稱。

  擴展到整體,《神曲》的結構和佈局更是巧妙絕倫。關於這點,學者格蘭真特(C. H. Grandgent)有精彩的分析:

  就《神曲》的外在特點而言,最奇妙的莫過於作品的均衡結構。《神曲》雖是長篇鉅製,各種各樣的細節多得叫人眩惑,其構思卻準確得像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但丁有非常罕見的本領,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局部,而又不忽視整體:每一事件、每一角色,在他的筆下都能按本身的需要發展,同時又為整體效果服務,而且恰到好處。這部作品愈是細讀,其輪廓就愈見清晰,其呼應就愈見精微,其高潮也愈見細密。

  《神曲》的大致情節是這樣:旅人但丁在黑林迷路,因聖母馬利亞、拉結、貝緹麗彩的幫助而獲維吉爾搭救,隨維吉爾進入地獄,目睹各種受刑的陰魂,包括背叛上帝的撒但。然後穿過地心,走出地獄,在南半球攀登煉獄山,看一批批的亡魂升天前滌去前生的罪孽。煉獄的旅程將盡時,象徵人的維吉爾把但丁交給象徵天啟的貝緹麗彩。到了煉獄山之頂,但丁隨貝緹麗彩飛升,一層層地穿越諸天,看上帝所寵的福靈如何安享天福;最後經恆星天、原動天到達最高天,藉聖貝爾納的禱告和聖母馬利亞的轉求,在神思不能到達的高度蒙神恩眷寵,得睹凡眸無從得睹的三位一體;自己的意志,也像均勻的轉輪,見旋於動日迴星的大愛。

  從以上看來,這個故事很簡單,似乎與偉大的作品不相稱?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大詩人兼大評論家艾略特(T. S. Eliot),在〈但丁〉這篇論文中,綜合並闡釋《神曲》如何偉大:

  《天堂篇》並不單調;其變化不遜於任何詩作。整部《神曲》合而觀之呢,則只有莎士比亞的全部劇作堪與比擬。當今天下,由但丁和莎士比亞均分,再無第三者可以置喙。

  一部《神曲》竟然「只有莎士比亞的全部劇作堪與比擬」(艾氏在原文特別以斜體強調「entire」一詞),可見其分量有多重。再用艾氏的話,「莎士比亞所展示的,是人類感情的至廣;但丁所展示的,是人類感情的至高和至深。」細緻一點來說,《神曲》有意義和情節等等不同層次,既豐富而多樣。在意義上至少有四重:表面(literal)意義、寓言(allegorical)意義、道德(moral)意義和神祕(anagogical)意義;有表面情節的層次,也有寓言層次、神話層次、象徵層次;既講人類的罪惡,也講人類的救贖;既微觀,也宏觀。可以說,但丁的寫作目的,不僅論述諸神、諸天以及宇宙各種力量,還涉及不同層面,實在既豐富而多樣,目不暇給。所以再進一步來看,註釋這部偉大著作,有如註一部百科全書。因此,這部偉大著作所涵蓋的學科廣度,在云云作家當中,恐怕前無古人,迄今也無來者;在極巨的巨匠當中,他肯定無人能及。

  當然,但丁的《神曲》並非完全憑空想像就可成為偉大的作品。《地獄篇》雖然有維吉爾《埃涅阿斯紀》(Aeneis)、奧維德《變形記》(Metamorphoses)的痕跡,但是出自但丁的手筆,自然不同凡響;任何一位作者能寫出這樣的鴻篇,就可以航向不朽。到了《煉獄篇》,再進入聖光閃耀的《天堂篇》,但丁的神思才展現出至大至廣的境界;這兩篇也有吸收前人的作品,可是這一吸納是推陳出新,脫胎換骨,而整部《神曲》的高潮《天堂篇》,已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可以說完全自出機杼的驚世之作,尤其是最後幾章至最後一章,更達至古今世界文學的最高境界!

  最後只能略提但丁將經驗形諸視角意象和想像實景的超凡能力。艾氏在〈但丁〉一文就提到這種只有最偉大的藝術家才能擁有的能力。「但丁就有這樣的本領,可以隨時把無從捕捉的經驗形諸視覺意象。對於這樣一位大師的功力,我們只能既驚且佩。」「還有另一天賦的本領—想像實景的能力。這一能力,可以藉想像把景物清晰地形諸視覺,然後呈現在讀者的心眸前。呈現的景物不僅包括凡目所見,也包括想像所創造的偉景,甚至包括抽象而虛無的事物。這種本領,並不是個別時期的技巧,而是上天所賜的才華,屬於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藝術家。」限於篇幅,筆者不能一一提及但丁其他高超的文學能力,只能留待讀者詳細閱讀整部《神曲》!

  閱讀原文才是欣賞《神曲》的最好方法,然而不是每一位讀者都能如此。因此,好的譯本就不能缺少。由台灣九歌出版社在二零零三年九月出版、黃國彬先生譯註的《神曲》,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譯註!事實上,上面的內容是經筆者組織,完全取自黃先生這本譯註的「譯本前言」和「譯者序」。筆者的選取,只是小部分而已;由此可見,黃先生取材和分析,實在十分深入。尤以黃先生長期不懈,譯註這部偉大著作,值得略略談論。

  據黃先生的「譯者序」的分享,由當初計畫漢譯《神曲》,到譯註工作完成,開始校對等等,歷時超過二十年。期間有斷有續,甚至有兩年半完全把漢譯工作擱置下來,「到了完稿前數年,除了教書、行政、寫學術論文、出席學術會議,時間幾乎全放在《神曲》漢譯的工作上,結果一向受寵的寫作和文學評論活動,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到一九九六年年終完成初稿,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把譯稿修飾和打印完畢,最後用兩年多的時間在註釋的工作上,最後到二零零二年七月四日完成註釋工作。雖然黃先生說自己是「不再力壯年輕的人」,但是靠驚人的個人毅力,獨自完成整部《神曲》的譯註工作。正如他所說,「不少《神曲》譯者譯畢全詩,就會把註釋工作交給另一人或另一些人去完成。」他譯了《神曲》後,他卻繼續註釋的工作,這真的非有驚人毅力不可!更令人敬佩的,是為了讀者更能了解《神曲》的精妙,黃先生參考註本、評論、工具書,然後直接徵引或間接轉引不同國家的文字,跟把這些文字譯成中文。這些文字包括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拉丁文、古希臘文等等,這種為求讀者得到較完備的譯註所獻上的心力,實在更令人敬佩!

  總的來說,在西方文學中,但丁是大師中的大師,其《神曲》實在偉大。黃先生憑驚人毅力,獨自譯註這部偉大著作,本身一定得益最大;對讀者來說,值得向他致敬!而基督徒作家在其中得以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我們也一定得到許多啟發,隨之在作品的表現上,一定更加宏偉和具有氣魄!喜愛文學的讀者也可從黃先生這部譯註,一睹這部偉大著作的奧妙。所以,有興趣的基督徒作家和讀者,手中應該擁有這一套《神曲》。由此,我們可以進入一個偉大的文學世界;隨之,我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提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