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病人的更佳選擇 ?


2138 期(2005 年 8 月 14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前一陣子,政府發表《創設健康未來》醫療諮詢文件,認為若不作出變革,醫院管理局再不能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了。此份姍姍來遲的文件,故意不提有關醫療融資方案,以免一出台就要匆匆謝幕了。當大眾認同公私營醫療服務共同合作,家庭醫生減輕急症室和公立醫院服務需求等,接必問的是:由誰支付?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認為,由有能力負擔者自動轉往私人市場,以節省昂貴的醫療成本。已有輿論指出,這對大多中產市民極不公平,因為他們納稅最多,每繳一百元稅款,便有廿二元撥作公共醫療開支(二零零三年預計為五十元或以上),卻得不該有的基本保障。

  回顧歷史,一九九三年已就醫療改革作出研究,九九年有「哈佛報告」,二零零零年發表《你我齊參與,健康伴我行》,建議強制供款,然而這些討論皆無疾而終。有關討論近十年了,政府必須提出具體的方案,讓市民有更佳的選擇,否則每次諮詢仍是原地踏步,沒有結果 !

  過去十年,醫院管理局的開支由一百四十五億元倍增至二百七十八億元;其中員工薪酬開支佔總開支八成,引起大眾關注。已有意見認為,這皆因醫管局管理人員過多,架構過於龐大,形成薪酬福利開支太大。二零零四年(SARS之後),醫管局向管理層人員發放一千二百萬元年終獎金,早就受到輿論批評。公眾關注節省成本,醫管局要證明本身不是高薪自肥,先向管理階層與支出開刀,才能在醫療融資方面有更強的說服力。

  正如教育一樣,政府不宜全權包辦一切,政策上鼓勵私營者與教會團體有更大的參與。假設公立醫院不提供最昂貴的設施,鼓勵工商企業本社會公益,捐助私家醫院,是否可減輕公眾的倚賴?當公立醫院有最好的儀器與醫生,公眾又怎會用者自付,轉往其他私人市場?當基本服務毋須裝修華麗的醫院大堂,是否可減輕藥物費用?

  窮人的醫療照顧,政府是責無旁貸;而有限的醫療資源,如何作出公義的分配,需要教會人士就此作更深入的研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