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病人的選擇!


2138 期(2005 年 8 月 14 日)
◎ 交流點 ◎ 梁春柳(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工作關係,經常接觸草根階層,近年發現患病者無力買藥向社會大眾籌措藥費的情況愈來愈多,而且金額愈來愈大。病者大多來自草根階層,每月賺取數千元養活全家,他們大都倚靠勞力維生,知識水平不高,並沒有購買保險,一旦患上惡疾,才發現醫院多種特效藥均為病人自費藥物;每項療程動輒八萬至十數萬不等,罹患惡疾,已令人身心俱疲,更要為藥費而張羅,無論病人或家屬都飽受煎熬。

  醫院管理局每年面對龐大財政赤字,加上香港人口老化,人口對醫療的需求有增無減,醫療融資,迫在眉睫,然而現今社會究竟願意承擔多少金錢於日後醫療保障上?

  另外,醫療安全網,可以覆蓋甚麼,以及甚麼不在覆蓋範圍,社會均要有清晰的界定。但在未有確立醫療融資及完善保險制度前,政府將部分醫療成本轉嫁在病人身上,此種做法又是否恰當?一次過生病,病人仍可承擔,但對於患有惡疾及長期病患者,無力負擔藥費支出,社會是否應作出道德承擔?

  另一方面,日後推出醫療保險,是否真正保障到市民需要,投保費用會否高得市民難以承擔,這些都是社會當務要討論的問題。事實發現,即使病人有購買保險,多種藥物並不包括受保範圍中。而且日後病人再投保,保險公司也沒有興趣接受他們,即使接受他們購買保險,保費也會高得令人難以負擔,病人有苦自己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