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建築藝術多面睇


2127 期(2005 年 5 月 29 日)
◎ 專題專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教會與藝術具有密切的關係,不少教會的建築本身已是一件集合歷史價值的藝術品。

聖約翰座堂

  

中環花園道聖約翰座堂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教會建築物,於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一日由當時的香港總督戴維斯爵士奠基,並於一八四九年落成啟用。為了遷就材料與技術,建築物由原來的哥德式風格簡化為英國的諾曼式設計,裡面有很多維多利亞時代建築風格的裝飾和皇室標誌。

  這所教堂於一九九六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一九九九年更被建築師學會選為全港最優秀的建築之一。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很多人都以為,教會的建築都是西式的建築;然而,香港有一個中國園林式的教會的建築,將基督教本色化活活展現,別具心裁。

  位於沙田區的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乃由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於一九三零年創辦;由一名丹麥建築師設計以「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與結合」的概念設計,正好刻劃出五十年前本色化神學運動其中的突破。

  另外,不可不提的就是叢林展銷具有中國特色之基督教工藝品,並有出版靈修書籍及有關中國基督教藝術的著作,該處亦定期舉辦有關中國基督教藝術的展覽會、研討會及其它活動,以推動中國基督教藝術的發展和基督教福音的傳播。

聖約瑟書院

  早期的教會積極拓展社區服務,在教育工作上不遺餘力。位於香港堅尼地道七號的聖約瑟書院是本港其中一所教會主辦的學校,於二○○○年八月十八日列為法定古蹟。

  這所書院在一八六四年,由羅馬天主教會在威靈頓街開辦救主書院(即聖約瑟書院前身)。一八七五年,六名喇沙修士會修士接辦該校,改名為聖約瑟書院。

  一九一八年,新校舍設於堅尼地道七號德國會所,即書院現址。書院的教學樓(即現北座)於一九二○年啟用,科學樓或稱教堂樓(即現西座)則於一九二五年啟用。書院的北座和西座是該校現存的戰前建築物。北座樓高四層,兩側建有鐘樓,一邊建有遊廊;西座亦是樓高四層,頂部建有塔樓。

  

馬禮遜樓

  

  馬禮遜樓建築特色獨特,選用上海批盪,並以裝飾派藝術建築風格建成,廡殿式的屋頂以青釉中式瓦片砌築,四角飾以瑞龍,反映了中西相容的風格。馬禮遜樓於二零零四年三月被列為法定古蹟。

  位於屯門何福堂會所內的馬禮遜樓建於一九三六年,現屬於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資產。這建築物是抗日名將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別墅一部分。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間,該別墅被用作達德學院的校舍。達德學院是在周恩來和董必武指示下創辦,多位當時著名的中國學者均曾在此講學。學院培育了不少年青知識分子。建築物見證了香港在近代中國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