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七言
受難節默想篇


2117 期(2005 年 3 月 20 日)
◎ 文林 ◎ 何定邦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十字架」在一般人的印像中是美麗的飾物,可是對當日羅馬人而言,是專為謀殺犯,造反的奴隸和一些其他殖民地的罪大惡極的罪犯所設的。

  耶穌是在午夜時被捕,受審和被鞭打,至上午九時(巳初)被釘上十架上,下午三時正(申初)死亡。在這十多小時裡,耶穌忍受了人世間最大的痛苦。

  古典時期奧國的名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於一七八五年接受當時奧國卡迪茲(Cathedral of Cadiz)大主教的邀請,根據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講的七句話,寫成一套器樂作品。這是七首為管弦樂團演奏的慢板樂章,名為〈我們救主在十架上最後的七句話〉,簡稱〈十架七言〉。

  「十字架」在一般人的印像中是美麗的飾物,可是對當日羅馬人而言,是專為謀殺犯,造反的奴隸和一些其他殖民地的罪大惡極的罪犯所設的。羅馬公民(除非是叛國罪)是絕不會受此酷刑的。耶穌是在午夜時被捕,受審和被鞭打,至上午九時(巳初)被釘上十架上,下午三時正(申初)死亡。在這十多小時裡,耶穌忍受了人世間最大的痛苦。

  一位耶魯法學院畢業並屢獲新聞獎的資深記者希望證實耶穌並無復活,訪問了很多專家和權威學者,結果證明了基督耶穌的真確,無可反駁,並寫成《重審耶穌》一書。其中的醫學研究指出釘十架是無比的痛苦的:

  第一,鞭刑:鞭打用的是皮條編成的鞭子,使受刑者皮開肉綻。而鞭子還有尖銳的骨刺,會嚴重刺傷皮肉。抽打由肩打到腿部。最初,這些重實的皮條只是割破表皮而已.......後來,這些皮條就切進皮下組織的深層,造成皮膚微血管和小靜脈破裂,血汨汨地往外滲......最後連肌肉裡較大的動 脈也破了,血就一直不斷地流出來。在負責監督的百夫長判斷犯人已經快要死的時候才停止鞭打。

  第二,釘十架:鐵釘穿過並壓碎手部最大的神經,身體的重量由此往下,閃電般的劇痛從手掌穿過手臂到達頭腦,從頭到手痛的好像要爆炸那樣。事實上沒有一字能形容這種痛苦,他們便造了一個新字excruciating,意思是來自十架的劇痛。

  第三,緩慢的死亡:近代的死刑之原則是以最快的速度讓犯人死去,以減低其痛楚。

  可是,十字架卻剛好相反,是一種極痛苦,因窒息導致的緩慢死亡。被釘的人因肌肉和橫隔膜所受的壓力,胸部處於吸氣狀態,為了要呼氣,兩腳必須向上推動 ,卻使被釘的雙腳和背部產生劇痛。被釘者每次呼一口氣都非常吃力,直至筋疲力竭,不能再提起身體呼氣為止。在這種極大的痛苦下,我們的主竟能說出以下的七句話,讓我們慢慢地默想,思想祂奇妙的大愛。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

  主耶穌在十架上的反應:主默默忍受,不發一言,只是在禱告,更是為這些譏笑他的人禱告。主的禱告有兩個特點:

  1. 最困難的禱告:要在身心極痛苦時,被眾人殘酷對待時禱告已很難了,更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惡待自己的人禱告就更難了。
  2. 最偉大的禱告:所求的不是求神報復,不是求神叫他們悔改,乃是求神赦免,更為他們找一個很好的理由「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何等希奇而又有力的理由!

  誰會如此為敵人設想呢!人只會不斷找出敵人的錯處,來證明自己的忿怒是合理的。主對罪人的寬厚是多麼的奇妙!正如一首很美妙的詩歌「祂」中的一句歌詞:「雖我們時常令祂傷心痛苦,祂還是說,我寬恕」。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廿三43)

1. 犯人的悔改(路廿三39-43):這個犯人本來和眾人一同譏笑主,但見到主如何為他們禱告,見到主在十架痛苦中的忍耐和愛心,他竟有了奇妙的改變。從他所說的話中(你得國降臨........),可知他熟悉舊約有關基督的預言,他也必是犯了極重的罪才被釘在十架上。可見,他是個很頑梗的人,聖經知識不能叫他知罪;釘十架的酷刑不能叫他懼怕;甚至主在十架上受苦也不能叫他生出同情之心,他初時還與眾人一同辱罵主。

  但是,主的生命卻感化了他,將他鐵石之心溶化了!他竟承認所受的刑罰與他所作的惡相稱;竟懼怕神並責備另一犯人「還不怕神嗎」。最後,他不但同情主無辜受刑,更相信祂是神所差派的救主,並求主在得國時記念他。

2. 主的反應:對人的譏誚,主充耳不聞,但對罪人的祈求,主卻立刻應允,並給他一個很大的確據,「今日」,不久後,很快一切痛苦將會過去,他要與主一同在樂園裡。這個可說是最快捷,最傳奇,最有效的傅福音見證了!任由人是多麼敗壞,但主的大愛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

「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十九25-27)

  1. 馬利亞的痛苦:當時只有一小群人守在十字架旁,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約翰也在其中。當然以馬利亞最為傷心,在年老時見愛子慘死,如西面的預言:「妳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5)
  2. 主的反應:主在極大的痛苦下仍十分細心,祂不但看到其母親的悲傷,更留心到她晚年的需要,便為她作了周詳的預備,安排另一個兒子照顧他。教會歷史中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在這重要時刻,會記下這一句微不足道的話,故有人研究其神學含意,謂馬利亞是將來教會之母。可是,他們卻沒有去深思,這正好讓我們體會耶穌的心腸。我們的主很有人情味,祂絕不會因實行神的使命而忽略祂的家人。十誡中謹次於有關神的首四誡便是孝順父母了。

「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繙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5-46)

  神的審判:午正到申初(下午12:00-3:00)遍地黑暗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這黑暗代表審判(珥二2,31),因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主身上(賽五十三6)。

  主的反應:「以利」:為希伯來語「我的上帝」之意,「拉馬撒巴各大尼?」為亞蘭語「你為甚麼離棄我?」。整句引自詩篇廿二章一節,表達耶穌背負世人罪孽時遭上帝撇棄的痛苦。這話反映出十架最大的痛苦不是身體的痛,乃是心靈的痛。犯罪的代價是死,即與神隔絕,永死是永遠與神隔絕。因人承擔不起這個「死」,於是耶穌來「替死」。

  你能想像父神跟耶穌隔絕嗎?那對耶穌和父神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恐怖經歷。此時耶穌正經歷前所未有與聖父隔絕的恐怖死亡(其實聖父何嘗不也是經歷與耶穌隔絕的痛苦)。

  不但如此,神向罪人公義的忿怒,此刻也全傾倒於主身上,以致主呼求時也只能說「我的神」而非「父啊」。此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刻,因神的公義與慈愛完全相遇了。(喻:如一位慈父,又是一位公正的法官,要親自宣告其愛子死刑,並即時執行)如一首詩歌所言:救贖大功為我成了,我對主愛,虧欠多少!

「我渴了!」(約十九28-29)

  口渴:這當然是耶穌因大量失血而產生的生理需要,但更讓我們感動的,不止於此。經文指出,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耶穌身心也處於最痛苦的一刻,與神隔絕,承受歷世歷代人的罪、神一切的忿怒。但祂仍想到舊約中有關祂的預言全實現了沒有,結果發現惟有一件事情未成就,就是詩六十九篇廿一節。說完這話,祂便說:

「成了!」(約十九30)

  成了,表示一切有關祂的事情也成就了。可見,主未為自己的痛苦說過一句話,祂所說的也只為應驗經上的預言(句括第四句話)。主一生的目標也是全為成就神的心意(來十7),個人的得失痛苦乃為次要。就如倪柝聲先生的一句話:「為己無所求,為神求一切」。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廿三46)

  這話可見主的死與常人很不同,「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能力掌管死期。」(傳八8),但主卻是自己甘心地將生命交出來,祂有權掌管自己的生死,卻甘願為人捨棄生命。(約十18)主這句話有如蒙愛的兒子,將自己完全交付給慈父一般,很平安,很安心,很喜悅地離開世界。可見主不是懷著苦難的心情去世,乃是光榮地完成了神一切託付而凱旋而歸。(參約十七4)但願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榮耀得勝地終結。

  如已故藝人喬宏的一句話:「生命的盡頭不是死亡,而是完成任務,光榮回到天父身邊的時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