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香港物業報告2005》指出,明年私人住宅回落至一萬七千四百個單位,是自一九七六年後三十年的新低。不過,政府的有關預測數目並未包括兩鐵上蓋物業住宅單位,其中涉及的五萬個單位將於未來十年相繼落成。
私人住宅供應數目回落,將意味私人樓價會回升,甚至可能大幅度上升,加上本港豪宅的樓價近期不斷升溫,寫字樓特別是甲級寫字樓租金急升,九龍灣地王又以十八億二千萬的天價拍賣成交,加深了人們對物業市道一片向好的印象。
但是港人應保持頭腦清醒,因為本地物業市場價格是被人為的扭曲,原因是土地供應由特區政府嚴格控制,在現時求過於供的情況下,樓價和租金豈有不上升之理。港人嘗過高地價政策之苦,不應盲目追求高地價重臨;更應該小心提防新的泡沫經濟。
事實上,香港經濟近月來雖有改善,並非如九七年前的好景。本地失業率下降,但隱性失業仍然存在。有調查指出香港有二十七萬人坐擁一百萬港元流動資金,反映本港貧富懸殊的堅尼斯系數近年卻有增無減,顯示香港的貧富懸殊正在惡化中,以致董特首不得不設立扶貧委員會進行扶貧。這一切,好消息與壞消息並存,正如一把兩刃的利劍,全在乎你如何解釋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大家最好保持審慎樂觀。
老冠祥(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顧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