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懼怕死亡,亦不拒絕下去


2111 期(2005 年 2 月 6 日)
◎ 未圓語絲 ◎ 伍渭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九八五年,約翰二十三以七十七歲高齡當選教宗。三年後他回想:「每一個人都以為這是臨時和過渡的教宗。然而,將踏進第四年了,大量工作正放在我面前,世界在等待,世人在凝視。我此刻與聖馬田(St. Martin,649-653),因抗衡異端被帝國放逐,含恨而終—一樣既不懼怕死亡,亦不拒絕活下去。」約翰在他的日記描述被選上教宗的心情:「當上主選召我這不配的人,承擔這偉大的工作,我已與世界無所依附。我愈來愈感到,我是卑微與不配上主的僕人,僕人中的僕人,整個世界是我的家。」

  約翰二十三召開的梵蒂岡第二大會(1962-65),改革天主教,推動返回聖經,尊重本土文化的禮儀革新,發表第一篇平信徒的使徒職事憲章(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釋放的福音精神和勵進氣息已不是當權者可以用法律和制度約制了。後來教廷實行宏觀調控,慢慢消化這股改革力量,更令人懷念約翰二十三的前瞻與膽色。

  年老而無懼死亡,年老而不逃避責任是一種境界。年老而無懼死亡實在不容易。死亡對身體日漸衰敗的人來說是每天面對的實存經驗,非常個人的經驗,無人能替代,愈來愈深刻的實存經驗—邁向死亡。無懼是先遇見懼怕,被它驚嚇,與它周旋而勝過它,超越它,所以無懼。沒有想到懼怕死亡,不是無懼。無懼是遇到懼怕而無懼。完全沒有想到死亡的可怕的人,到面臨死亡時,就被懼怕所俘虜了。不懼怕死亡亦因為沒有後悔。死亡之可怕,其實不單因為死亡帶進完全陌生的境域。死亡的可怕,更多時候是因為再沒有機會完成心願。很多要講的話沒有機會講。要道的歉沒有機會道,要訴的情沒有機會訴。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生者如是,逝者亦如斯。

  能夠像保羅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實在是一大福氣,亦是了不起的成就。

  老而不拒絕活下去是一種生之勇氣,不怕失敗之勇氣。盛年已過,再接受新的任務會產生失敗的焦慮。但年老受命,不是因為別人對你的魄力和才智的信賴,乃是對你的德行和智慧的信任。老馬伏櫪,志在千里,因有未圓的夢,心有不甘。希望一息尚存,能夠完成願望,否則鬱結而終。但不拒絕活下去是領受一個召命。不是自發,是順命,是甘心接受委派。不拒絕是放棄拒絕的權利,放下選擇的自由。但選上之後,有一種羨慕聖工的榮譽感。四世紀三位多帕多迦教父St. Basil,Gregory of Nazianzen,Gregory of Nyssa都是靈性超卓,德行感人,神學深邃,深為信徒愛戴,王侯將相倚重。但他們卻遁隱山林,喜愛禁食退省,閱讀默想,多次逃避擁立為領導。但因為教會逼迫的需要,信仰群體的力邀,毅然放下他們喜愛的靜修生活,肩負牧職,成為主教典範,衛道干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