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鬱,建立生命


2111 期(2005 年 2 月 6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剛搬了辦公室,並成立了一個新的生命及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希望在熱門的生命教育中注入我們認為十分重要的元素─「倫理」,於是舉辦了一個開幕研討會,並邀請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出席,與不同界別的友好一起出謀獻策,為香港的青少年在令人紛擾,價值混亂的年代,提供另一些出路。可惜的是研討會卻變成了另一個查找不足的申訴大會!多位發言的嘉賓都有不少的「牢騷」,特別對香港教育現況的不滿,希望把握機會,在有關官員面前盡情傾訴(或控訴)!

  個人明白在現有制度內,政府和民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政府給人用人惟親.只會偏聽,不敢面對批評的印象,加上政制陷於難以有效改變的悶局,不少人心裡有很多怨氣,卻沒有有效的宣洩渠道,形成了集體抑鬱,只等待爆發的機會。政府若不改善與民間溝通的方式和渠道,恐怕在未來兩年多,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將溝通化為對質的場面,只會有增無減!

  但另一方面,作為教會團體,我們實在有必要問一下,我們能在這充滿怨氣的社會環境發揮甚麼作用?行公義,好憐憫是基督徒應有的本分,但在現今的社會環境,願意「飛撲」出來批評政府的可說大不乏人,能夠提出合理可行建議的卻並不多見,整個社會終日只陷於吵吵鬧鬧,更多的時候是敵我分明,待人(敵)以嚴,律己(友)以寬,充滿雙重標準,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絕對有不同的判斷準則,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令人遺憾!

  此外,制度雖然重要,要爭取大環境的改善是合情合理的,但在大環境沒有改善之前,我們不應只有負面的態度和情緒,也應該積極爭取在小環境之內作改善,我們不能即時影響社會和政府,甚至教會的整體政策,但最少可以嘗試影響自己和身邊的人,以生命影響生命,協助(能夠帶領更好)大家走出集體抑鬱,為社會帶來建設性的批評和方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