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您好!
最近,我們的教會為了投資保值的事鬧得很不愉快,甚麼股票、基金一籮筐,意見多多。據我理解,上述種種都帶有風險。我想問為何硬要把教友的奉獻投放在風險上。奉獻-是給用在主工上的,有錢就多作主工吧!教會事工不是應該憑信心嗎?信心是向神,不是向瑪門,對嗎?
讀者 杜君 上
杜君安好!
你所問是一個關乎教會事奉倫理範圍所涉及財務管理的一個現實問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自由買賣,貿易交往使資金流動 運轉,是社會提昇經濟利益之常態,故此,股票市場,基金設立便是屬於經濟流動運作的一部分,讓人在投資買賣上得到高回報率和收入,這無疑是使人增加金錢回報一種很吸引的方式,然而此種方式卻頗受外來許多因素(政治、經濟、人事轉動 、世界自然環境變化等)所影響,波動性很大,故人人都認定是有頗大風險的,過去半年大家均已深切體驗其影響之威力,對個人及集體之損害之大是無容置疑的。
關於治理財產,經濟學一般劃分消費及儲蓄兩個主要取向(儲蓄的安排包括投資方式的抉擇),一般教會在技術層次的理財關注都投放在穩健有效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定期、活期);這是風險低,回報卻少(近年息率之低不在話下);外幣投放(但常被匯價波動 影響);買賣房產(教會本身堂所物業或宿舍及其他),然而上述三項目因經濟環境變差已相對回報率不高。為此不少教會長執便會考慮將教會奉獻轉投在股票、基金的項目上,冀求在回報上得更多,增加教會整體經濟的儲蓄,以利教會事工的發展。
理財中的技術抉擇,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認為基督徒和教會理財不費神於考慮盈虧才算清高。事實上,財富管理乃創造的表達,符合神曾頒授的文化召命(創一27-28)。至於理財倫理道德層次,就是問「對或不對」?基督徒們常問的道德問題「投機對不對?」「投資與投機有何分別」等。
主僕 曾立華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