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主派願意主動尋求與中央政府對話成為近日城中話題。相信沒有人不歡迎這發展。冠祥兄更以基督教復和神學來描述和解的重要。對於冠祥兄的註腳,我總有點不自然。
第一,雖然基督教復和神學提醒我們人際關係中復和的重要,但復和不等於沒有對抗。事實上,耶穌基督以死亡指出(對抗)我們的罪,並我們所得罪的上帝。因此,將耶穌基督的復和等同放棄對抗正扭曲復和的意思。求同存異只是政治的現實主義,而不是復和。說回來,對抗沒有必然帶來復和;所以,我們要以寬容的心來對抗。對抗的目的不是要令對方難受,而是為要真正解開心結。可惜的是,當中央官員向我們說,不要提還政於民,不要參與七一遊行,不要提六四時,我很難接受冠祥兄所理解的復和。
第二,為了上主與世界的復和,耶穌基督犧牲自己了。因此,冠祥兄認為我們應抱有這樣的精神。然而,我認為我們切不可合理化耶穌基督的犧牲;否則,我們就不明白公義。雖然耶穌基督的死是必需,但不是必然。因此,將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仍需要承擔他們的責任。我不介意個人犧牲,但拒絕合理化一切犧牲。於我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自己的犧牲,更是無辜犧牲者是否得到公平對待。不面對這問題,犧牲是謊言。
因此,只有坦誠面對歷史,執著公義,無懼恐嚇,學習寬恕,這才會帶來復和。當不斷抹黑和排擠異己,這是復和嗎?我明白政治的弔詭。因此,我選擇以政治的方法來解讀中央與民主派的關係,拒絕為它下一個神學註腳。這不是說基督教神學沒有實質意義,而是民主派與中央溝通本身暫不可看為一件復和的事。或許,冠祥兄要看的,不是在列根時代的美蘇關係,而是南非的種族復和。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妙『筆』可言」全港基督教小學徵文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