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勞工享受勞苦的功效


2070 期(2004 年 4 月 25 日)
◎ 教會之聲 ◎ 劉達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看呀,我做新天新地.....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賽六十五21-23)這段經文描繪在新天新地中的勞工景況,亦表明神對勞工終極的心意,該能享受己勞苦的功效。比對香港勞工景況,到底我們達標與否?

真的一遍好景?

  今年,香港經濟復蘇,就業持續改善,勞工處去年成功協助66,000人就業。該處在二月接獲23,461個來自私人機構的空缺 ,相對本年一月份的13, 619個及去年二月的16,139個空缺,分別錄得72%及45%的大幅增加,其中不少空缺 來自中小型企業。

  香港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的失業率,由去年夏季高峰的37.6%回落至今年三月的24.4%。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承諾動 用十二億港元推動就業和培訓,包括延長青少年見習就業計畫、推行一項試驗計畫,協助1,000個十八至廿四歲的青少年自僱創業,以及延續11,000個政府和公共機構的臨時職位。到底這些復蘇及政府措施,能否惠及最需要的人呢?

家庭支柱的重要性

  政府的措施是針對青少年人,給他們第一份工作的經驗。這措施用心良苦,但卻不全面。一方面,青年人有了收入,未必會顧及家中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年人才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他們沒有工作,全家都陷入心理、生理的危機中,叫許多家庭瓦解,令未到就業年齡的孩子,受到很大的創傷。

  這些家庭支柱中許多就業不足,擔任散工或政府的臨時工。政府二萬多份臨時工,其中一萬九千份在三月底屆滿;但政府只會延續一半的職位,即是要這些中年的失業工人重出市場找工作,叫這些家庭又重新陷入困境。其實,政府該提供更多培訓,令中年和長期失業人士可以轉型。

必須設定最低工資

  若按社聯將住戶收入少於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定為貧窮家庭(即一至四人家庭月入少於2,600元至3,800元),全港共有一百 二十一萬人生活於貧窮線之下,佔全港人口的18.5%。在香港這富裕地方,竟然有15,700人工作每週50小時以上,卻月入3,000元以下,即時薪$11.2。月入4,500元以下的共有三十二萬人。這些數字背後,都是一些有血有淚的故事,是政府不能忽視的。

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

  香港缺乏退休保障,只有不足兩成的長者享有退休保障,超過七成的獨居長者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強積金計畫,需要在三十至四十年後才有成效;政府卻削減了生果金及綜援福利。換句話說,長者創造了香港的繁榮,但不能長久享用。

  香港長者貧窮率高達37.9%,近廿六萬人,比九一年的24%明顯地惡化。有些區域特別多貧窮線下的長者:離島及水上區(50%),元朗及屯門區(45.4%及44.7%)。比率最低的灣仔區也有29.1%,西貢區及東區亦有約三成。

   政府不逮之處,教會一方面要施加壓力,監管政府去照顧民生,同時教會亦要彌補社會保障之漏洞,叫天國之理想,實現在我們的教區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