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殺校」看教育政策的失當


2068 期(2004 年 4 月 11 日)
◎ 時事透析 ◎ 植柏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統局擬於今年勒令三十一間收生不足的小學停辦,令這些學校面臨「殺校」危機。

  追究原因,今日為甚麼有「殺校」行動,為的是縮減開支,在政府財赤下,停辦收生不足的學校便不浪費「公帑」。學校為甚麼收生不足?一是區內的學童減少,二是新建的小學搶走大部分學生,這都是教育當局政策失當所致。

  細看香港教育發展歷史,四、五十年代由於大量學童湧入香港,當時香港校舍不足,又欠缺受訓的老師,於是學校分成上下午班,每班人數增至四十五人或以上,行了半世紀的不合理制度,辦學團體與老師負上重責,作出貢獻。如今收生不足、學校便要停辦,但不是「一刀切」,而是應有計畫的合理安排、人口變化。當局應早有計畫,如果是為了縮減資源,有「被殺」的多間小學卻花數千萬元正在興建「學校改善工程」,這不是更為浪費「公帑」嗎?

  「殺校」行動,做成師生揮淚護校遊行,這正暴露本港教育政策失當,大者有: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學校無所適從;濫建校舍,分配失當;縮班殺校無適當安排;母語教學,考慮不周,軟弱無能;語文基準試,不作彈性處理;資源錯配,作風官僚等等。而最近立法局審議的教育(修訂)條例草案,其學校規管模式大大違反過去辦學模式、破壞了政府與辦學團體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

  教統局發言人稱,為減少教育開支而「殺校」是合理的做法,還強調受縮班影響的學生轉校亦是一項適應的學習。受影響的超額教師有資歷者不用擔心找不到教席,接受新的挑戰,對其個人也是一種增值。這樣的話極不恰當,既是「官腔」、亦屬「無情」,「殺校」的元兇,就是教統局教育政策的失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