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父親」的再思


2068 期(2004 年 4 月 11 日)
◎ 作兒女的父親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兒童精神病學專家Winnicott認為,一個母親能做到恰到好處(good enough mother)已足夠。在現實的世界,太好(too good)或者不夠好(not good enough)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這「恰好母親」的觀念,用在父親身上也很合適,我們做一個恰好父親(good enough father)就已足夠。

  這「恰好」的觀念,帶給我們一份釋放。原來要管教好兒女,我們不應該期望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我們也不應期望自己的兒女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因為完美是我們普通人不能達到的,因著無知,或過分緊張我們的兒女,我們的情感往往投入太多,致使容易犯錯,傷害了自己的兒女。但假若我們做對的事情,多於做錯的事情,那些無心所犯的錯,也能得到補償,這就已經是恰好了。

  恰好的父親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對自己作父親的角色,有一份安全感。他不會過分緊張,也不會因自己做得不夠好而內疚。這種內心的安全感,也自然透過日常接觸,傳遞到兒女身上,成為兒女安全感的泉源。

  恰好父親除了不追求完美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他與子女的距離看他是否做到恰到好處。容格學派的心理分析家,發現病態的父親,通常在性愛或身體接觸(erotic)及攻擊性(aggressive)兩方面的遠近出現問題。身體接觸方面太近,會被視為亂倫或關係界線模糊,對子女心性發展造成傷害。身體接觸方面太遠,子女的自我形象,特別是外表的形象上,得不到肯定。攻擊性方面太近,兒女會感到心理上被壓倒,日後不敢面對權威;攻擊性方面太遠,兒女會感到對外在世界無把握,容易落入自我的懷疑。

  一個成功又恰好的父親,他是在遠近之間取得平衡。他親近卻不帶壓迫感、堅強但不帶威脅、可愛但不帶誘惑、有支持力但可施行管教、關心照顧但又鼓勵子女獨立。能做到這樣恰好,殊不簡單,他是一家之主的同時,又是親愛的爹爹。他能夠將權威與親密這兩種似乎矛盾的素質,整合於一身之上。

  我們當恰好的父親,要從完美主義釋放出來的同時,能否在這微妙關係上的遠近取得平衡,似乎也要用點心力和下點苦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