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佳節寄懷


2015 期(2003 年 4 月 6 日)
◎ 文林 ◎ 李仰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逢佳節倍思親,直到如今,只要是身為遊子,除了少數的例外,一到了時令、節日的臨近都有思家之想,這是真真的人性。自己的那個遠在英國讀書的稚孫女,平日致電回家,常是嘻嘻哈哈的說這道那,好不開心。可是在節日前後的通話,總有點那個,話語中有丁點楚楚可憐的感覺。一年、兩年、三年的過去,還是掩不了那一份天性的流露,其實,留居在香港的家人,何嘗不也是一樣。

  又到了清明,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後加十五天就是,又巧在每年的四月五、六日之間。還有每年的冬至,適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公曆和夏曆雖有不同,但也有巧合的地方。連復活節的計算,是在春分後第一個月後的禮拜日,又是叟媼的話:「受難節是老番清明,聖誕節是老番冬節。」

  清明佳日,是清新明潔的意思,因為時逢暮春、初夏之交,不太寒也未太熱,氣候宜人,又值草木滋生的時候。在中國的民俗中,清明佳節文人雅仕興緻的踏春、賞春。一般人家,想盡了辦法,希望可以把家人湊聚在一起,到先人墳塋去掃墓。這是一個自我的提醒,也言教身教的一併教導後人,明白到自己這個身軀的所自來,對前人慎終追遠。當然把先人當作偶像菩薩膜拜,是不可以,但追源溯本,能夠想到的直屬祖輩(一般來說,能夠憶念及的頂多三、四代),如今不少人千里尋根,自己可以做得到的,該說是本分。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我自己就曾經仔細的想過,也請教過主裡的前輩,答案大致相同。舉家大小到祖塋去,不是「拜山」,而是掃墓。因為雜草叢生,清理一下,拭抹一下墓碑,這是合宜的,有些立場特硬,說是絕不可以的,就隨他們吧。

  真正是說的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連我自己也曾被邀在清明節日在基會的墳場主領過思親禮拜(在離島長洲)。累代先人有些都未曾見過面的,可是爾父、爾祖同行,他們又有說不盡的孝思。甚至逝去不久,到如今,還是新塚新塋,哀思猶在,頓興:「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更有新孤、新鰥、新寡,佇立凝思,那一份親情宛在,局外人能叫他「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嗎?設身處地的是你,又如何?

  不敢說是人心不古,但也有點大不敬了。如今不少人家,清明掃墓當作郊遊野餐,連港九的基督教墓園也不例外,雖然不算是祭牲,但在開懷大嚼,倒似有點那個了。

  思親的情操,在中國的文化中,猶其是詩、詞、歌、賦裡,實在太多了。倒從書篋中翻到一則筆錄,曲名「思親操」,是唐、虞時的虞帝舜所作的。大意是:「舜耕於歷山,思念父母,見稚鳩與其母俱,彼此飛鳴相哺食,心有所感而作歌。」後人加以譽許,說:「舜作此歌,孝之至也。」

  現今的世代,倡孝道似是太迂,可是離不開人的倫常、骨肉親情,每個人之來都有所本,也是承先繼後的傳人。還好的是,縱使是怎樣的新潮、前衛,除了極少數之外,對於養育下一代,極盡寵愛甚至溺愛,提醒一下,你的父母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專題專訪】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影音視像】

【資訊年代】

【開卷有益】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妹頭記事簿】

【余Sir信箱】

【有夢人生】

【交流點】

【生命道場】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Q版校園】

【漫畫Te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