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7 期(2003 年 2 月 9 日)
◎ 交流點 ◎ 楊麗賢
政府財政緊絀,需削減開支,教育也不能幸免。大學資助極可能被大幅削減。為此各大學正努力開源節流,並與財政司商討籌款途徑。前陣子他們又共同參與一個研討會,特別討論鼓勵私人捐款的辦法。會上一位主要講者為前多倫多大學校長,他於數年間籌得近一億元,成績可算史無前例。
他演說時態度誠懇,待人也友善、親和。他說和人建立良好關係是很重要的一步。當然其積極的態度對推動捐獻也甚有幫助。正如他所說,取得別人對他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畢竟捐獻者多多少少會受他這個大學代表的印象所影響。
諸如此類的原則也可應用於傳福音的事上。與其硬銷,更好的方法不如先建立良好、互信的關係,在適當時機收割,把福音傳遞開去。我們日常的生活態度、表現不就是信仰的反映、別人對我們印象的基礎嗎?
該位校長的經驗對基督徒來說也很值得參考。勸人捐獻跟傳福音好像是兩回事,但其目的同是去打動對方,讓對方了解獻上自己(金錢或個人生命)是很有意義、有價值的。
真佩服該校長強大的推動力,不論他的教育理念為何,為了提升該大學的前景、財政儲備,他就努力、有系統地「傳」。在我們個人層面,多一點着緊別人的需要、建立多一些關係,也可使多一些人明白基督徒所信的是甚麼,從而得救。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愛心不足、動力也有限。或許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情況,所以我們都需要彼此激勵、提醒。還有,上述的籌款途徑、態度原來不是某些人士專用的。在這個困難重重的年代,這些方法正好派上用場。
楊麗賢(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