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負責任


2006 期(2003 年 2 月 2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選擇是否就等於對自己負責任?不選擇是否就等於對自己不負責任?邏輯並不一定如此簡化。事實上,有所謂不選擇者對自己生活毫不苟且,反而積極地過每一日生活。因此,問題不是選擇,而是對一些社會事件的表態。原來這裡所講的選擇不是一般的選擇,而是對社會利益的選擇、對一個「大我」的選擇、對公義的選擇。從此看來,選擇並不關乎責任,而是牽涉利益。所以,選擇不一定代表負責任,因為選擇者可以為自利去選擇。說回來,若不選擇是基於無知和不想負責任的話,這些人還可以被教育,但若不選擇(或選擇)是基於對個人利益衡量的話,如何加強公民教育也沒有太大果效。

  說來奇怪,公民教育已推行一段日子,但香港市民對社會事務和公眾利益的關心仍是冷淡。究竟誰出了問題?或許,這是人性的墮落之故。若這是主因之一,我們為何還相信教育?因此,縱使人性墮落是事實,但這不是用來解釋人對公眾利益的冷淡。

  不論願意接受與否,一個市場模式的民主所關心不是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藉著參與,從而實現他的潛能,而是如何透過選舉別人代他監察政府權力,讓他可以全心投入和追求個人利益。因此,銀行界代表立法局議員李國寶也公開批評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但這並不反映他負責任。因為對他來說,「負責任」是一個利益的課題多於「大我」。這也是為何溫燕蘭姊妹對大律師公會梁家傑的行為表現由衷致敬。因為他的選擇表達出律師的專業和對社會的責任。

  負責任是否最重要?這視乎為何和向誰負責任。耶穌基督就在此留給我們一個榜樣,「當拜你的主,單要事奉祂。」(太四10)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專題專訪】

【讀者來函】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開卷有益】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妹頭記事簿】

【余Sir信箱】

【有夢人生】

【交流點】

【生命道場】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Q版校園】

【漫畫Te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