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督徒鄰舍守望的文代


1954 期(2002 年 2 月 3 日)
◎ 教會之聲 ◎ 吳振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關愛鄰舍,是最能討耶穌喜悅的一回事。祂不單肯定「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是大誡命,又是我們得永生的憑證;更為此道出一個跨越種族文化的「撒瑪利亞人」好鄰舍比喻,穿越二千年仍為世人所傳頌。(參路十25~37)

  二○○二年伊始,香港市道消沈,接二連三的倫常慘案,令寒風凜凜的石屎森林雪上加霜,香港人在失去方向之餘還要失去溫暖嗎?

  可幸是,迷矇的太平山下仍見到一些異彩,北風疾吹的獅子山腳仍有絲絲暖流,過去數星期我們還見到以下人生片段:

  一名女警在高層樓宇的欄邊,溫柔地為危立欄外企圖跳樓的男教師抹去涕淚,結果挽回一個生命~不,是挽回一個家庭!

  身中五鎗殉職警員梁成恩的遺腹子已出生,取名梁凱軒,英文名為Matthew,意思是「主就是愛」,其年輕的單親母親張玲芝主動向傳媒表示,因為看到近日「祖母棄孫入獄」的「令人心酸」事件,所以要站出來勉勵失意的港人。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香港人當今最需要「好鄰舍」,不一定住在隔壁,卻需要在生活的遭周出現;不一定要預先認識,卻需要在緊急關頭無私照應;不一定擁有關係,卻需要主動即時施予援手。那位好撒瑪利亞人與受傷的被劫者絕非地理上的鄰居,亦是素昧生平的非親非故,更是「同族、同宗教」以外的外邦人,卻成為基督心目中的真鄰舍!

  今天教會不單懷著「好撒瑪利亞人」真理,更是活出好鄰舍、真鄰舍的時候了。

  (一) 總有「一間」在左近

  彈丸之地的香港,迄立著千餘間教會,比某便利店更配稱為「梗有一間係左近」,只是通常重門深鎖而已!全港教會是時候動員起來,呼召一些有心志的信徒受訓為「好鄰舍」,在所屬教會承擔撒瑪利亞人工作。同一牧區的教會彼此取得默契在一週內輪值若干晚上開放教會,使之成為「心靈加油站」,讓有需要的街坊進來接受關懷、啟動個別堂會的資源網絡,即時給予實質支援及關愛禱告。倘當晚未有坊眾進來,當值的好鄰舍信徒則迫切為牧區守望禱告,祝福社區。

  當然,最好是全港教會一致行動,就像「反賭波合法化」運動,基督教聯會與眾教會一呼百應。同樣地,全港教會同一時間宣佈我們是社區內好鄰舍,總有一間開放的教會在左近我們樂意與街坊同行,為鄰里代禱,豈不是真正的光與鹽。

  (二)總有「一家」在左近

  滲透在各社區,各屋村的信徒家庭,更應被栽培為好撒瑪利亞人之家。平常日子應設家庭祭壇,彼此相愛,左鄰右里不應聽到基督徒家庭相爭聲音,反而是歡欣喜笑,能令鄰居知道我們是和諧之家是當代極佳見證。一家大小應以基督大使自居,素常出入親切待人,教人想起總有一家信徒在左近。

  甚而在家庭祭壇時候迫切為鄰舍祈禱,聖靈必與我們同在,賜我們敏銳心靈,體察鄰舍需要,在適當時候友善關懷,才是真正撒瑪利亞行動。

  父殺子女後自殺的倫常慘案當中,唯一生還長女葉麗幗傷危好轉,並向傳媒表示因信基督而寬恕爸爸,更希望母親亦能原諒爸爸。這名十二歲女童更向記者表示:以前住在樂華村時,鄰居經常打開大門關係良好;遷居後,情況完全相反。她認為如果慘案在舊居發生,應有人及時出手相助,不致釀成慘劇......。

  今天教會應讓麗幗妹妹相信,無論將來她搬到哪裡,都有一家像樂華村的信徒在左近!

  (三)總有「一個」在左近

  教會是固定的,但教會也是活動的~當每名信徒在其生活圈子彰顯撒瑪利亞行動的話。

  個別信徒比堂會及家庭更靈活,道成肉身在社區中,隨時流露基督香氣。數年前筆者應邀往慈雲山潮人生命堂主領福音主日,講道前由一位姊妹作見證,她是單親媽媽,獨力撫養三名兒女,並成為主日學老師,但她信主是因為那天丈夫抱著幼兒離家及聲言離婚,她猛然想起鄰居「張師奶」,她是「幾好人」的基督徒,情急下向張師奶求救。張師奶追出大堂,但不善詞令,愛人之心卻如火如焚,竟在不知所措中雙膝下跪在他人丈夫面前,求他們和好......。結果那丈夫短暫留下之後捨棄妻兒,其太太則被張師奶感動歸主!

  但願市民有需要時,總有一個張師奶在左邊,那會是每一位香港的基督徒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