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陽春白雪


1950 期(2002 年 1 月 6 日)
◎ 交流點 ◎ 江大惠(中大崇基神學組講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崑曲,我欣賞過一次。一位票友送了戲票給我,毫無背景的我很辛苦地捱過了分貝極高的兩小時,因為我不懂得欣賞。崑曲的唱腔很特別,咬字別說操廣府話的人,即使懂普通話上海話的我也有困難聽懂崑曲的發音。在美國讀書時,學生輔導處邀請國際學生去觀賞歌劇《蝴蝶夫人》,感覺與崑曲一樣難起共鳴。日後去看音樂劇卻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買了鐳射唱片來聽。

  意大利歌劇 opera 對受眾的音樂修養有較高的要求,以致香港難得上演。上演也只有幾場,還要靠公帑資助。高音歌王來港也選擇演唱歌劇的精華片段而非整套歌劇。音樂劇 musical 走大眾路線,雅俗共賞,香港過去長期上演 Cats,The Phantom of the Opera,les Miserables 等,上演幾個月還能賺錢。

  流行音樂在現代社會廣受歡迎,因為流行音樂大眾化,易上口、易消化、易明、易記、易引起共鳴。受眾不需要花太多的努力就能欣賞和演唱。古典或嚴肅音樂卻要求受眾對音樂有修養、有一定的造詣才能鑑賞。曲高則和寡是千古道理。

  音樂雖然被稱為國際的語言,它的溝通感染能力尤勝文字,但並非人人接觸某類音樂便可得到共鳴。畢竟音樂誕生於特定文化的土壤,人們欣賞特定的音樂需受文化的熏陶。學會欣賞、演奏某類音樂需經過長時間的浸淫。崑曲肯定屬於陽春白雪,受眾需要受過長時間的培訓來學會欣賞。借用崑曲來承載基督教的內容肯定是一條長而艱苦的路程,尤其香港的本土文化是粵語為主,又備受西方及日本流行文化影響。

  我建議福音崑曲要走高檔精英路線,注重藝術性,無謂與下里巴人爭市場。別太硬銷福音,將它當作宣教佈道的工具。教會可鼓勵、培養會唱及欣賞崑曲的信徒,他們自然會使用自己熟悉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信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手記】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